东方网通讯员王文娜、肖鑫6月23日报道CAR-T细胞治疗晚期妇科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6月初,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22年年会上,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一部主任楼金星和宋宗昌、夏勇等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年会上引起良好反响。
据悉,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最权威的临床肿瘤学会议。它致力于癌症的预防、治疗和改善患者管理。它的特点是展示癌症的基础研究和最新的临床研究,讨论当前国际先进的治疗方法。该协会拥有来自150多个国家的45,000多名成员。
楼金星主任介绍,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俗称“妇科三癌”。临床上以宫颈癌最常见,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是最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五大原因。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对于妇科肿瘤晚期患者,尤其是在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方法疗效不佳的情况下,免疫治疗和免疫综合治疗是一个新的治疗和研究方向。
从2020年8月开始,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采用了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开发的自分泌PD-1纳米抗体靶向间皮素的免疫治疗,以评估免疫治疗在晚期妇科肿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近两年的病例收集,筛选出数百个病例,最终筛选出21个病例,包括肺癌、胸膜间皮瘤、妇科肿瘤等。其中选择7例妇科肿瘤进行临床研究,其初步疗效于2022年4月2日纳入ASCO。另一篇《ASCO文摘》收录了6例胸膜间皮瘤的疗效。
楼金星说,这项研究是单臂、开放、剂量递增的临床研究。我们入选了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免疫组化分析显示间皮素阳性表达超过70%,二线治疗失败。所有患者在输注CAR-T细胞前接受“清淋巴治疗”。输注前后检测CAR-T细胞拷贝数、PD-1纳米抗体分泌水平、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型。通常需要两次以上的输注(间隔14-35天)。
本研究共纳入7名患者,在输注28天后进行首次疗效评价。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缓解,2例患者病灶缩小。按照RECIST 1.1的评价标准,7例患者疗效稳定,疾病控制率100%。3号患者病情稳定,已无病5.3个月,2号患者为4.1个月。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发热、疲劳、恶心和瘙痒。未发生3级以上严重不良事件。输注后第4-14天,外周血CAR-T细胞的拷贝数明显增加。在第1-4天,PD-1纳米抗体的水平和细胞因子如INF-γ、IL-6、IL-2和MCP-1的分泌也增加。
初步临床研究表明,自分泌PD-1纳米抗体靶向间皮素免疫治疗是安全的,可以稳定患者的病情。更多的治疗数据需要继续扩大研究和随访这些患者。
楼金星坦言,安全对应的一个词就是副作用。如果一种药物副作用小,则治疗安全性高,即耐受性好。因此,在任何药物的研发中,首先要关注的是安全性,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在药物安全性的基础上,再看疗效。如果药物安全,疗效好,说明药物研发成功,具有广泛应用的治疗价值。但如果药物在安全性或疗效上有所欠缺,则意味着这种药物的研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这项初步研究表明,免疫疗法在治疗晚期肿瘤方面是安全有效的。在今后的实践中,还将陆续开展其他实体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薛宁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