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小伙,被“炸弹”击中
今年三十出头的小张,从小身体就比较虚弱。为了增强体质,他一直热衷于健身。疫情在家门口,“举铁”更难。4月初,他在胸部区域意外发现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小包”。因为不疼,我以为是健身时不小心拉伤了肌肉导致的血肿,就贴上了“伤筋膏药”,继续做他喜欢的力量练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包”越来越大,随着心脏的跳动,有肉眼可见的明显波动。害怕的小张6月初来到家附近的医院。医生检查后认为,小张胸前的肿块可能是危及生命的假性动脉瘤,建议他尽快去大医院。于是,小张来到了瑞金医院。瑞金医院的医生经过CT等一系列检查,确诊为假性动脉瘤。
瑞金医院心脏外科李兆龙医生介绍,
假性动脉瘤是指创伤、感染、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动脉壁损伤,血液通过动脉破口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的血肿。它与真性动脉瘤的区别在于,真性动脉瘤的动脉瘤壁是附着在“血管的规则力”上的——即真正的动脉血管是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构成的;其实假性动脉瘤是一种更不可靠的“临时组织”——由血块和周围反应形成的血囊腔构成的纤维结缔组织临时填充血管破口。一旦这些“堵塞”的“临时组织”开始“溶解”,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情况非常紧急。
精准“拆弹”,只快不破。
赵龙医生立即向瑞金医院副院长兼心脏外科主任赵强教授报告了他的情况。赵强教授当即决定实施手术方案,尽快为小张进行假性动脉瘤切除术。
“这种手术我们经历过很多,理论上没什么特别的,但是这个病人的假性动脉瘤正好长在胸骨中间,这是我们手术切口的必经之路。开胸手术时很难完全避免锯断肿瘤,导致无法控制的大出血,所以说‘拆弹’一点也不为过。”赵龙说,“手术前,赵强教授带领我们列出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案,冷静地告诉我们,只要速度够快,就没事!”
6月7日下午,小张的假性动脉瘤切除手术全面展开。开胸手术前,为了保证清晰的手术视野和心脏以外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医生对小张的股动脉、腋动脉、股静脉进行了插管,并进行了25度低温体外循环。手术由赵强教授亲自主刀,叶晓峰主任医师协助,麻醉科张福君主任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密切配合。赵强教授通过严格的术前准备和精确细致的手术,在开胸手术中保护了肿瘤的完整性,避免了大出血。术中切开肿瘤后,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原发性血管破口不足2cm,缝合稳定,在最短时间内止住了出血。整个过程只需要2分钟,堪称流水。最后,小张的假性动脉瘤被成功切除。
“对于心脏手术来说,首先是快,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越快越好。如果操作不干净,频繁误伤,那就没有意义了,必须绝对禁止。我们的速度就是没有不必要的浪费动作,不需要返工。根据具体病例和具体解剖结构,一步步简化优化整个流程,保证我们瑞金的心外速度。”赵强教授说。
“炸弹”背后,另有隐情。
在病史询问中,医生发现小张从小身体就比较虚弱,经常出现口腔溃疡,类似于心脏手术前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心脏瓣膜或大血管疾病的病例,于是多了一份心眼。经过一系列病因探索和临床检查,在风湿免疫科滕佳林副主任医师的会诊下,小张被确诊为白塞氏病,并为其制定了后续治疗方案。
据滕医生介绍,白塞病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血管炎,主要表现为口腔和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损害等。,可涉及全身多个器官;可累及周围动、静脉,表现为动脉瘤、静脉血栓形成、瓣膜功能不全等。瑞金医院风湿免疫科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药物治疗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重要器官损伤,减缓疾病进展。
“如果只切除假性动脉瘤,置换坏死的血管,不介入原发病,患者的吻合口很可能会破裂,血管受累的症状可能会卷土重来,这对患者来说是灾难性的。赵强教授一直教导我们,病人是一个整体,我们绝不能治疗头痛和疼痛。所以遇到这类患者,我们会详细询问与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临床表现,确保不漏诊。”赵龙说。
来源:上海作者:,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