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到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跨越2280公里;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杨浦区江空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吴琼作为首批支援凉山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的区级技术支援专家,跑出了支援的“加速度”。
一位彝族老母亲给她起了一个彝族名字,“伊萨”,意为“美丽祥和”。吴琼说:“我喜欢这个名字,因为我希望我热爱的土地美丽而和平。”
远程会诊,精准治疗
纤维支气管镜作为我国肺部疾病的先进检查手段,对大多数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凉山州布拖县条件有限,防护不到位,随时可能发生职业暴露,导致交叉感染...虽然一直担心和担心家人,但吴琼还是毅然决定报名。“在救死扶伤的精准救治战场上,党员必须挺身而出,发扬先锋模范作用。”
支援前,吴琼在进行紧张的备战,公共卫生学习,先进的支气管镜检查,查阅资料,与援助专家沟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临行前,领导叮嘱:“你们的后方就是上海的医疗资源。我们将全力支持你的工作,成为你最坚强的后盾。”
当时布拖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患者都是艾滋病、肺结核等相关疾病的感染者,且多为25岁左右的年轻患者。这种病并发症多,致残率高。
病房里,一个3岁的孩子被母亲抱着,坐在病床上。看到吴琼和医护人员过来查房,他幼小的身体紧张地颤抖着。吴琼立即研究了孩子的病情。从胸部CT看,孩子感染了粟粒性肺结核。面对这么小的孩子,如何在有效发挥药物作用的同时保护孩子的重要器官,是吴琼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在与科主任充分沟通了解病情后,吴琼立即邀请上海市公共卫生部门和儿科的专家对孩子进行远程会诊。上海的专家迅速给予专业指导和治疗建议,吴琼和县的医院迅速对患者进行精准治疗。半个月后,孩子好转出院。医生为他制定了出院后的用药方案,并定期随访和监督用药。
除了发挥专业特长,吴琼在支援过程中还接触到很多罕见病例,涉及皮肤科、儿科、消化科、血液科、肾内科等。与吴琼当地同事一起研究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并积极咨询上海专家。吴琼说,虽然环境艰苦,但不断面对新的情况和需求,积极探索新的经验和做法,也是医学生涯中非常难得的人生经历。
创建一个支气管镜室
此次援建乌琼,承担着协助布拖县人民医院建设支气管镜室,建立纤维支气管镜操作人员梯队的重任。然而,支气管镜室的准备和操作遇到了许多困难。因此,吴琼决定先推进支气管镜手术人才梯队建设。
今年2月,吴琼正式与感染科医生苏里和黑莫·谢颖签订“师徒”协议,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工作技能培训的辅导和指导,还通过视频和手把手教学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理论教学和操作演练。
从手术医生的培训到消毒护士的培训,吴琼都不放过细节。终于完成了支气管镜室的筹建,人才队伍也完成了。第一次纤维支气管镜手术由一名当地医生成功实施。从此,布拖县人民医院有了支气管镜室。
精心引导,做好科普工作
托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共有7名医生,其中3人尚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于是,在每天的查房中,吴琼将每种疾病的临床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掩饰,线上线下积极解读指南,学术动态上与之交流学习。此外,吴琼对临床操作培训进行了规范化指导,尤其是常用的胸腔引流和腹腔引流,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了科室医生的专业能力。
最终,三位医生都在执业医师操作考试中通过了考试。听到这个好消息,吴琼高兴极了。
对于患者和家属,吴琼也努力提高他们对疾病的科学认识,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查房中,吴琼会不厌其烦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积极参与绿色家园的监督,深入戒毒所和乡镇开展义诊,以实际行动兑现医生“消除人类痛苦”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