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城市花园早期底册“一户一页”
随着“走四百”活动的开展,大上海城市花园采取了“一户一档”的方式进行完善,这一户的档案里存放着以往住户和当前住户的所有信息,将底册的更新从新户替换掉老户的“更迭式”转变为“新户+老户”的“叠加式”。
同时针对房屋的变动情况,会标明“已搬离”或“已出售”等。“平时居民办理长护险、保姆登记进出、车辆进出等登记都会收录在底册里面,底册做得非常详尽。”朱萍萍说道。
大上海城市花园改进的底册“一户一档”
除此之外,大上海城市花园的门禁系统也是底册的“管理员”,新老住户、租户需要进行门禁卡的办理、注销,租户还需要带着租赁合同进行办理,系统还可以根据租赁时段设置使用期限。
能够第一时间进行业主、租客信息的更迭,保障底册信息完整。居民区每年还会根据公共事项召开4-5次的业主大会,多方面着手,实时动态更新底册信息。
在底册详尽的基础上,疫情期间,不仅在确保一户一人的前提下迅速组建了楼组群、精准定位居民状态:在哪里,去了哪里,是否做了核酸,不仅提升了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的覆盖率,实现居民“零遗漏”,还帮助解决了物资短缺时期不够分配这一大难题。
“底册力”,稳固社区“自治”基石
“底册是简单的基础数据,但是任何社区工作都离不开这些基础数据。”傅文磊表示,小区有多少名党员、有多少需要额外照顾的特殊群体、哪个楼栋的工作比较好做、哪个楼栋的工作需要多分配一点精力……这些都取决于底册的完善程度。
在疫情期间,芙蓉花苑和大上海城市花园凭借长时间落实排摸、调研、“走四百”活动等工作,将底册工作落实到细,实现了核酸筛查、抗原自测等抗疫工作的“零遗漏”。
当下,每周末的核酸大筛查、后续常态化的垃圾分类、加装电梯等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工作的推动,都离不开底册上的数字,底册的详尽,在各个社区工作中更能实现“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从而稳定社区自治基石。
底册工作除了为居民区的各项工作起到“顺滑”作用,还可以作为社区工作者的反向检测,对居民流动性的了解度、对居民数量的清晰度、对居民的熟悉度等,也是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变相“考核”。
底册工作做得好不好,也取决于对居民的熟悉度、与居民交流的频次高不高。
底册的详尽,也为社区工作者与居民心灵上的拉近提供了渠道,增强彼此的信任,居委与居民的心越近,社区自治能力便越卓越。
“底册”虽小,但作用极大,它是小区数据库的“编程员”、是社区工作的“助推器”、是社区安全的“安全阀”,接下来,长寿路街道也将加强协助力度助推社区发展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