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将结束,各地中小学生陆续迎来开学日。眼科门诊、近视矫正机构、配镜门店近期也迎来了患者和顾客的人流“高峰”。但有家长发现,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等现象时常出现。今年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从严查处使用“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等误导性表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进行宣传营销的行为。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603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社交平台是受访家长获取近视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83.6%的受访家长感到现在声称能“治愈近视”的虚假营销现象普遍,83.7%的受访家长认为近视防控虚假营销是儿童青少年护眼之路上的一大“拦路虎”。
受访中小学生家长中,孩子在读小学的占48.8%,读初中的占34.2%,高中的占17.0%。其中,孩子视力正常的仅有34.1%,患低度近视的占41.0%,中度近视的占20.5%,高度近视的占3.7%。
社交平台和近视治疗广告是受访家长获取信息两大渠道
宿莎是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女儿近视500多度。她介绍,自己平时比较关注近视相关信息。在每天自驾上班的途中,车载广播经常播关于青少年近视的内容和广告。她还关注了几个近视相关的公众号。“同事、朋友也经常讨论孩子近视的问题。比如谁家孩子近视了,去哪里看了,用什么方法矫正,等等。我感觉与人交流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
在北京一家国企就职的孙芊近视800度。空闲时间,孙芊喜欢刷知乎、小红书等社交软件,“因为自己近视,会在上面看相关的笔记和帖子。一些用户的护眼方法、就医经历分享,对自己有一些帮助。加上平台的精准推送,这类信息获取越来越方便”。
王瑞辰秋季开学读高一,现在近视400度。他会特意去上网了解关于治疗近视的内容。“比如搜索‘激光手术’,看看各类手术对度数的限制和要求。希望能提前做好准备”。
大家平时都是怎样获取近视相关的信息?52.0%的受访家长在社交平台,比如小红书、知乎、抖音等,51.8%的受访家长通过近视治疗的营销广告,50.8%的受访家长会通过正规媒体的报道,46.5%的受访家长通过眼科医院和医生的专业知识,还有39.9%的受访家长通过周边人的经验介绍。
83.6%受访家长表示声称能“治愈近视”的虚假营销现象普遍
孙芊感到近两年有关近视治愈的广告和帖子非常多,尤其临近开学季,经常能看到。连高度近视都声称能治愈,效果惊人。但作为患者本人,她深知近视不能治愈。“我经常浏览一些社交平台,看到过不少普通人‘现身说法’,吸引许多未成年人、家长去留言,这类帖子往往关注度都非常高”。
调查显示,83.6%的受访家长感到,现在声称能够“治愈近视”的虚假营销现象普遍。
北京家长胡越的孩子远视储备已经不足,最近快开学了,正在关注青少年视力训练仪,“前不久刚在一家线下门店了解一款仪器,孩子每天戴着练习,里面有目标物远近移动,来锻炼眼部肌肉。有家长问孩子近视400度能恢复吗?店员说有可能,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我觉得有夸大功效和忽悠的成分”。
孙芊小学三年级就近视了,之后每年都去医院复查、配眼镜。谈及近视治疗的“坑”,她感到虚构成功案例是常用的伎俩,自己也曾差点中圈套。“高中时我们那风靡一款眼药水,一个月一疗程,声称用了就见效,近视能去‘根儿’。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买了,我也深信不疑,央求爸妈给买。他们终于被我说动正要找人帮忙买,传出有小孩使用出了问题,被曝虚假营销,才作罢”。
关于矫正视力,家长们感到哪些营销的“坑”比较普遍?74.7%的受访家长都指出是声称见效快,短时期降低度数/摘掉眼镜。55.5%的受访家长遇到商家夸大孩子近视严重性的情况。51.0%的受访家长指出是虚构“成功”案例博取信任。48.7%的受访家长指出商家常对诊疗安全性、功效作保证性承诺。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谢立科表示,目前我国近视防控有三个特点:发病率特别高、人群规模特别大、群众防控需求特别大。青少年近视防控已经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因此创造了大量商机。“现在近视相关的产品,包括中医的、西医的,太多太多了。不少产品都存在虚假广告、夸大宣传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