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诗诗 来源:白诗诗(baishishi100)
-
在我看来,说清楚为什么要自律远比如何去自律重要得多,因为网上不乏教你如何自律的文章,关于那些大的方面如何做的内容,大家去网上翻吧,最后说到“要怎么做”,我只说一些有个人体会的东西,就是几个避坑指南。
一些生活中的建议,自律养成路上的拦路虎:那些会让你自律中断的事。
1、 不干别的,吃饭就是吃饭
那天我吃泡面,放了一部电影,剧情还有点意思。那作为一个人,当我吃完饭,我该继续写作呢还是把电影看完?
当我作为“一个人”的时候,我明知道应该去写作,但是我还是去继续看电影了。也许只有当我是“一部机器”的时候,我或许才会在回来写作。
被解救的姜戈,电影两小时四十四分钟,耽误了许多写作进度。看完之后,我已然陷在一片懊悔之中。
人被一件事勾住,你不让他去完成,他是很难受的。
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换片长更短的电影,也不是非逼着自己先写作再看电影,而是从一开始就不打开视频,不要让自己的脑子里有一种“吃饭的时候就非得干点什么”的习惯,吃饭就是吃饭。
2、用1/60时间,让自己逃过那个黑洞
除了这个,还有一个我们会忽视的黑洞。
某一天,我上午的工作很丰实,硕果累累,下午的时候,我的内心隐隐出现了一个声音,说既然上午已经干了那么多活,下午总可以玩一会游戏了吧,这声音很微小,似乎它有意如此微小,以至于恰好绕开我的理性决策区。
后来,我下午的好几个小时都陷在游戏上了,令人懊恼。
我要玩游戏这件事过脑子了吗?
过了,但如前所说的,那个要玩游戏的想法太轻微,它绕过我的理性决策层,它还没有来得及让我反思到玩游戏的后果,说时迟那时快,当念想到那种愉悦的情景时,我的大脑就已经被俘获,它赢了。
所以,如果我有意让它走一条艰难的路呢?
另外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吃饭,还是放电影,还是没放完,在饭后是否要继续放呢?
那一次我较真了,拿出电脑开始思考这件事,一旦我在文档上把这件事写下来,我发现,我的理性立刻回归。
这个办法是凑效的,它有很广的运用形式,而且为了便于大家的操作,我在时间上也做了明确,这个建议是这样的:每当你有要做某件事的念头,你要用1/60的时间来郑重的思考这件事。
真的,这个方法太有用了。
它还可以解释我玩游戏的那个例子,那天下午,我玩游戏的念头兴起的时候,它没有去触及我的理性决策区,我们可以把这种状态叫做轻思考----对应的就是重思考,就是你做一件事的时候,会权衡、计算要不要去做。
我一般要是控制不住的话,一玩游戏两三个小时就会飞走,所以当我念头起的时候,我知道我应该用2~3分钟的时间来好好思考,我到底该不该去玩。
实际上,两分钟都不用,一分钟就够了。但为什么还用2~3分钟呢,我用来反思,每一次反思都是强化自己的行为,提醒自己,这一次做的不错,也提醒自己,差点又被游戏卷走时间。
当然,有的时候,我的判断是可以玩,那这两三分钟则可以用来准备一些茶水,回顾一下游戏策略,这样可以更加享受游戏,玩的更开心。
3、意识到自己拖延的时候,拉出拖延之事暴揍
最难的环节容易造成人的拖延,尽管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拖延多数的时候是无意识的。
比如写作是拖延症的重灾区,而写作之中,最难的环节不是搜集材料、也不是把文章写出来,而竟然是构思出一篇文章的雏型,也就是写作大纲,一篇三四千字的文章,你可能要写四五百字的大纲,可就是这十分之一的工作成为了写作路上的拦路虎。
培养自律,就要不断干掉一个个拦路虎。
在你无意识拖延的时候没有办法,但是当你有意识的时候,清晰的意识到自己敌人是谁的时候,就是干,把敌人来出来暴揍!
怎么个暴揍法,也就是集中精力对准那个最难的环节,使劲磕,怼着重复。
比如写作中的构思难吧,那我就可以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集中去干这件事,去给一篇文章构思,构思完再构思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