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要看心理医生吗?研究表明:只需这3个特管用的解压方法

一阵闹钟响了,把人从睡梦中给敲醒过来,醒过来的人还完全没有醒,木讷着。
知道要去上班,知道每天都要去上班。曾经把这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曾经为了找这份工作也是历尽艰辛,可是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就提不起劲了?
终于有一天你摁下闹钟,重新打算回床上好好睡一个觉,什么也不管了。
哪里出了事情呢?你的职业倦怠期到了!
根据权威报告指出,说中国有将近70%的职场人士有职业倦怠感,其中13%的人重度倦怠。
什么是职业倦怠?
当然,职业倦怠这是一个学术名词,在1974年就被人提出来了,后来就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具体要了解一下职业倦怠是什么,然后才能够知道应该怎么解决。
职业倦怠是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长期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关键词是长期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
因为这个,会导致一些列现象的出现,比如说工作热情丧失,对他人日益冷漠,工作成就感低,等等这些负性的症状。
虽然叫做长期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但我们也不可以肤浅地认为职业倦怠就只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才产生的,我们要全面的理解“长期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这句话。
也就是说职业倦怠是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工作压力是其中一种,它可以解释为工作量繁重,但是别忘了比如说婚姻状况等等,其实也会有显著的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好了,一个男人在外面工作了一整天,到家里什么话也不想说,只想好好休息,但是妻子回到家的时候就让丈夫去洗袜子,丈夫不想去,这个手机咋就不满了,以为丈夫不高兴。往往这种时候,双方就会闹情绪矛盾,丈夫的繁重工作带给她压力,到家里需要放松,但如果没有一个放松的家庭环境,他的压力就释放不了,长期如此,他的压力就得不到缓解,就会产生工作倦怠感。
就好像一个人在性行为中一直处于高潮,得不到解放,最终这个人会怎样,你知道吗?你会说精尽人亡。还好在职业之中,我们不一定会精尽人亡,我们是精尽倦怠,而且是重度倦怠。
我们要且行且珍惜。
遇到职业倦怠怎么办,需要找医生吗?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一个调查数据,我们这里再以另一份专门针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数据来看,这份研究指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累积检出率为62.1%,也就是说十个高校教师里面有六个人,是值得好好去对待职业倦怠这个问题的,我们也可以说这个结论,当我们出现重度的职业倦怠的时候,我们的确应该到医院去寻求医疗干预,但正常情况下不需要,我们更需要做的是长期的调节以及压力疏解,通过研读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报告,本文总结了三个要点希望大家平时注意:

一、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职业倦怠。
相关研究表明,采取积极应对的个体,在面对压力情境时,能更有效地应对问题,并且获得对于外界的掌控感,从而增加了对于自我内控的感知,减少了情绪的消耗。
这是十分重要的,兄弟们,就当你积极应对的时候,问题才能够解决,这是最显而易见,我们需要去做到的,千万不要破罐子破摔。
出现职业倦怠的时候,我们那个经常情况就是抱怨外界,把事情归因于外界,没错,有很多的工作压力是因为工作产生的,但这些压力需要我们自己去解决,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抱怨只能积累负能量,公众号的写手还经常要让自己永远保持愤怒,这样他们才能够写出血脉喷张的文章,你又不是公众号写手,你要这些负能量干嘛?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认为自己是无能为力的,当我们这么认为的时候我们就会增加了自己的消极情绪。
研究分析说,内控性的人只有较少的职业倦怠。什么叫做内控性的人呢?其实就是那些不抱怨的人,积极去解决问题的人,认为自己永远都可以有选择的人,特别介意大家读到这里的时候可以去读一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特别契合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