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介绍,产品功效的验证在医学上讲究“循证医学”,即要有绝对的随机对照、前瞻性的研究、多年的观察,才能对产品的安全性、可能存在的危害性等各方面,得出科学的结论。“但目前以我掌握的情况,很少有真正符合医学科学要求的治疗近视产品”。针对不同程度近视的治疗,他认为科学的观念应是,对没有发生的近视或低度近视,要预防它发生并阻止它加重。对于高度近视,要防治并发症,减少低视力和失明率,但不能治愈。
77.4%受访家长担心虚假营销给未成年人和家长造成错误认知
宿莎感到,现在青少年近视患者非常多,“我的好多同事,都在这个暑假带孩子去配眼镜了。18岁之前眼睛发育不成熟,度数加深会非常快。而虚假营销的存在,对未成年人视力矫治一定会造成阻碍,让护眼之路难上加难”。
83.7%的受访家长认为近视防控虚假营销是儿童青少年护眼之路上的一大“拦路虎”。对此,受访小学生家长认同度最高,比例为89.6%。
孙芊说,在那个虚假营销的品牌被查出问题前,她一直以为近视能治愈,幻想着能通过药品让自己视力恢复正常,没把爱护眼睛当回事。对待近视的态度不认真,使度数迅速上升。“当时已经600多度,是高度近视了。明白度数不可逆后,我才开始真正意识到要保护眼睛,明白合理用眼的重要性”。
宿莎认为,近视虚假营销害人不浅,不单单是交了“智商税”,更会伤害孩子的眼睛。“给学生和家长都树立错误的概念,影响孩子治疗。对行业而言,虚假宣传的泛滥,会挤占正规矫治机构的生存空间,影响整个产品市场的正规发展”。
近视治疗虚假营销现象普遍存在,77.4%的受访家长担心给未成年人和家长造成错误认知,以为近视可逆,60.9%的受访家长指出可能因此错过孩子近视最佳预防治疗时机,56.9%的受访家长担忧错误的用眼方法得到普及,48.0%的受访家长表示家长会交“智商税”,多花冤枉钱。
谢立科指出,近视治疗虚假宣传现象扰乱了近视防控的观念和市场,给未成年人和家长形成误导。另一方面,耽误了近视患者的科学治疗与选择,错过了早期有效的治疗时机。“现在在近视治疗上,很多产品和治疗手段是否有效,在全球医学界都存在争论。而市场上的某些厂家生产的一些仪器,宣传说很有效,这是立不住脚的”。
“像‘近视治愈’这些关于疗效的医疗宣传广告是明令禁止的。有关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严禁虚假宣传。”谢立科说。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作者:杜园春、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