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发病率呈上升态势 你最关心的防治十问在这里大肠癌发病率呈上升态势 你最关心的防治十问在这里
六问:术后可以不做化疗吗?
化疗是大肠癌治疗中很重要的一环,目前对于早期大肠癌或全身情况无法耐受的可以不用化疗,对于进展期的大肠癌的化疗方案相对成熟和统一,而且这些方案都经过全世界大量的临床研究得到证实的,对预后的改善是明确的,只要在正规医院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还是安全的,副作用也是可控的。
七问:大肠癌会遗传吗?
人类大多数疾病均有遗传因素的影响,大肠癌也不例外。约10%~15%的结直肠癌与遗传因素有关。其中有两种大肠癌遗传的力度很大:第一种称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第二种叫作“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林奇综合征)。这两种大肠癌的遗传性均很强,一旦家族中出现这种肿瘤,患者所有的直系亲属均应到医院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八问:大肠“息肉”都会癌变吗?
从医学上讲,大肠息肉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种。肿瘤性叫“腺瘤”,是真正的良性肿瘤,可以发生癌变。非肿瘤性的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它们与癌的发生没有关系。
除了前面讲过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外,绝大多数“腺瘤”遗传的可能性并不明显。医学上把这种腺瘤叫作“散发性腺瘤”,这种腺瘤的大小与癌变有一定相关性,一般0.5厘米以下的息肉一般癌变可能性很小,1-2厘米癌变率百分之十几,超过2厘米者,最高可达50%以上。由此可见,瘤体愈大,变癌的机会愈大。此外,如果腺瘤是“绒毛状腺瘤”,则变癌的机会很大(大约是40%),若是“管状腺瘤”则变癌的机会很小(5%以下)。
因此,对于大肠息肉的病人需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及时将息肉切除,现在肠镜下可以方便地进行,避免息肉长大发生恶变。
九问:吃得越好,越容易得大肠癌吗?
世界各地区及不同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可以相差10倍以上。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相对较高,特别是大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农村。在城市中,体力活动少的人群发病率又高于体力活动多的人群。从各个国家对大肠癌病因学研究结果看,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运动减少、环境污染和不良嗜好均与大肠癌的发病有关,而上述社会情况的出现又与经济发展有一定联系,据此,有人认为吃得越好,越容易得大肠癌。
事实上大肠癌与其他癌一样,他们的发生都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饮食本身而言,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结构可能在促发大肠癌方面起一定作用。
十问:怎样预防大肠癌?
1.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避免肥胖;
2.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3.良好的饮食结构: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
4.戒烟;
5.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规律和习惯,出现便秘及时治疗;
6.根据筛查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和结肠镜检查。如有家族结肠癌病史,检查更应提前,检查频次增加;
7.不要忽视身体的警告:常有便血、黑便、贫血、消瘦、腹痛等症状,不要自我诊断,应定期体检。
(作者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普外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作者:项洪刚 选稿:费一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