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适合心脏不好的人可以做三种运动:散步,慢跑,太极拳。在运动的时候也要注意身体情况,如果运动前感到不舒服就不能运动,或者在运动过程中感到胸闷或者其他不舒服情况应该立即停止运动。
以上为个人观点,希望能给您帮助。
心脏病患者如何进行适量运动?
很多心脏病患者担心运动会对心脏造成负担,但适量的运动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那么,心脏病患者运动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
1、 运动时间。心脏病发作是有一个时间规律,每天6至9时是发作的“高峰”,这个时间段,人体相对缺水,血液黏稠,易形成血栓。同时,上午的血压又是一天中最高的,心绞痛和猝死易发生。因此,心脏病患者在运动时,最好避开早“高峰”。
2、 运动方式。心脏病患者应避免单双杠、哑铃等高强度的运动,高强度运动会增加血压,加重心脏负担。心脏病患者可以选择慢跑、打太极拳等低强度的运动。同时,锻炼要有规律,运动前要做好准备运动。运动后,要慢走一会使自己的心跳恢复到正常。另外,运动要长时间的坚持,即使是每天只慢跑5到10分钟。长时间的坚持运动能够提高血管的适应能力,降低心脏病的发作次数。
3、 运动状态。在运动前,要注意天气状况,在感冒流行季和天气骤变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外出,同时戴好口罩,做好保暖防寒。在运动时可以适当交谈,避免过度兴奋。在运动过程中如果感到无力、想要呕吐,应立即停止运动。
心脏病患者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平时多出去锻炼,适当适量的运动对身体的康复是非常有用的,不做任何运动将会导致患者心功能进一步降低。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首先遵医嘱。如果医生允许运动,在电子血压计监测下,进行适当的运动。。
先轻度运动,根据感觉,自己能撑受得了,比如走路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感觉良好,测试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都在正常范围,经过休息,逐渐加量。
心脏病患者的运动要循序渐进,并且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要及时停止,并及时就医
有心脏病的患者要坚持适度进行运动,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可以维持标准体态、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改善体内高胆固醇状态、提升血管的弹性、降低血压,预防心脏疾病。所以,适当运动对维持心脏健康有很重要的效果。那么该如何进行适量运动呢?
1.运动方式需要选择有氧运动,运动时会运用到大块肌肉,进行有节奏、反覆性的动作,以促进血液循环与心肺功能。在进行有氧运动的过程中,会充分吸进氧气,持续活动肌肉。有氧运动包括走路、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对强化心脏、降低心脏病发作很有益,不能剧烈运动,每次需要控制好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准,这样既能达到运动效果,又不会给心脏造成负担。
2.应该避免在用餐完或是洗热水澡之后马上运动,先休息1个小时左右,运动前也要避免咖啡因及酒精,如果运动中发生胸闷、胸痛或是呼吸困难,要立即停止并且尽快用药或者就医。
3.运动前先做准备活动5~10分钟;然后开始正常运动,如步行、慢跑等,持续15~30分钟,也可以根据心率适当延长;最后进行10分钟的放松活动,让心跳慢慢恢复到正常程度。运动周期也要有规律,每周最好运动3~5天,运动后心率控制在不超过100次/分。具体还需根据患者年龄做适当调整。
4.还需要注意每天上午6-9点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血液容易形成血栓。而且血压在一天当中最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或破裂,此时最好不要运动以免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心脏病包括不同的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等,它们的共同病理基础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前者前者主要以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为主,而后者以冠状动脉堵塞引起心肌缺血坏死为主,其结果都影响到心脏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全身一系列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