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已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第一位疾病。
著名国际期刊柳叶刀发布了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中国是全球脑梗终生风险最高的国家,全球40%的脑梗患者在中国。
我国每12秒有一个发生脑梗,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梗。
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中老年人均有患脑梗的风险。
所以,减少脑梗死负担的最佳途径就是预防,早期识别,并及早干预,减少后遗症。
前段时间的一天值班收治了一位脑梗患者王某。
王某是在晚上吃饭时突然出现右侧手脚无力,手上的筷子“啪”的一声掉在地上,同时出现右下肢无力,滑倒在地,说话也不清楚了。
家人在忙慌中呼叫120救护车送到医院急诊。
在急诊见到患者,患者说话含糊不清,右侧手脚瘫软在病床上,很快做了磁共振,电脑屏幕上看到一大片的病灶,确诊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给予了一系列的抢救治疗,比如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抗栓等,但是患者血管条件太差,梗死面积大,预计会遗留肢体瘫痪。
后来详细了解,患者有3个坏习惯,与脑梗有关:
- 长期吸烟,烟龄30多年,总是烟不离手,尤其是饭后总是要抽几根烟,才痛快。
- 饭后几乎从来不散步,喜欢久坐,不是长时间刷手机、看电视就是打麻将。
- 早餐喜欢吃油炸食物,比如油饼,油条;正餐喜欢吃腌制、加工类食物。
患者年龄倒不大,但是3年前单位体检就查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医生当时建议先改善生活饮食方式,其次选择药物治疗。
但倔强的患者,自认为身体很好,也没有不适的症状,依然我行我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结果人有祸福旦夕,最终导致脑梗发病。
患者后来回忆说,他在发病的前1周,就频繁出现右手发麻、乏力,拿东西总觉得不得劲,也出现过说话不流利的情况,不过很快就缓解了,就没有在意,更没有就医,结果就进展成大面积脑梗死。
在病床上的患者懊悔地说,如果自己能够早一点发现可能是脑梗,警觉高一点,及早就医,结局就会不一样了,可惜人生没有后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