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麦冬、北沙参、枸杞、当归各10g,丹参、生地、山楂、鳖甲、徐长卿各30g,五味子、甘草各5g。
二、舒肝理气、泻肝健脾等中药的治疗
基本方组成:平地木60g,瓦楞子、石燕各18g,漏芦12g,当归、白蒺藜、茜草、川楝子、玄胡、扁豆各9g,香附、红花各6g。并根据辨证略作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
三、固定专方的治疗
(1)疏肝消积散
本方由柴胡、郁金、赤白芍、枳壳、甘草、丹参、刘寄奴各10g,鳖甲6g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
另取蜈蚣12条、三七15g、地鳖虫30g,研细末装胶囊,每3粒(约含生药1g),每日3次,1个月为一疗程。
(2)消瘤散
该方组成:水蛭、丹参、黄药子、山慈菇、三棱、莪术、生牡蛎、夜明砂各30g,全蝎10g,土鳖、元胡各20g,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制成散剂或水丸,每次10g,每日2次,20天1疗程。
忌生冷、酒、狗肉、羊肉。
3
按语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波的普及,被诊断肝血管瘤有增多的趋势。
肝血管瘤直径多小于4cm,常无症状,直径为4cm以上者约40%患者伴有症状,腹部隐痛不适、肝肿大、腹部肿块,压迫胃肠道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本病的发生西医认为多与内分泌有关,中医则认为多因七情郁结、饮食内伤等,致令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日久渐积而成。
祖国医学按疾病的性质加表现,依据病因辨证、脏腑辨证,可以将本病分为以下几个证型:肝郁气滞、气郁血阻、寒凝气滞、郁血内结。对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采用疏、消、攻、补等法。
一般认为,本病的产生多由于先天禀赋、气郁、温热、瘀血等所致,使肝疏泄不畅,气滞血瘀,日久成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