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是中国便秘日。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变快,压力增大,便秘成为很多人的“难言之隐”。
便秘是指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至每周排便少于3次。

源自图库
在我国,一般人群的便秘患病率为8.2%,而老年人(18.1%)和儿童(18.8%)的患病率则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比为1:1.4[1];3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达22%。
便秘虽然是现代人很常见的消化问题,但便秘的危害实在不容小觑,长期便秘会影响身体正常代谢,导致失眠、烦躁、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便秘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器质性便秘包括服用药物(抗组胺药、解痉药、非甾体抗炎药、钙离子拮抗剂等)和器质性病变(结直肠肿瘤、肠腔梗阻或狭窄、肛裂、内痔、直肠脱垂、高钙血症、低钾血症等)导致的便秘。而无器质性改变出现的便秘,则称为功能性便秘,饮食结构不均衡、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结肠功能紊乱等是导致功能性便秘的常见因素。

源自图库
- 对于器质性便秘,以针对病因的治疗为主;而对于功能性便秘,则多从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缓解精神压力、加强运动等方面治疗。
1、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早上5-7点,气血流注于大肠经,大肠蠕动,此时最宜排便。可晨起后喝杯温开水,加快胃肠蠕动,促进排便。但排便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痔疮等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源自图库
2、宜多食粗粮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饮水,每日饮水1.5-2L[2]。
3、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煎炸之物,亦不可过食寒凉生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