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冷,急诊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比例也在逐渐上升,有时仅一个晚上急诊就能接收六七位心梗患者,但是这些送医的患者有的人送到医院经过抢救重建了血运就能“渡劫”成功,但有的人的状况却不太乐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这些心梗患者明明已经到医院了,怎么还是不能得救?除了病情的差异,很多人都在心梗突发后做应急处置的时候犯了错。
l 突发心梗,有些行为是在帮倒忙
其实很多人心梗发作后,即使送往医院也难以挽救,是被自己或家人的“自救”行为坑了,下面几个行为就是典型的以为在“自救”实则在“自坑”:

1. 让患者随意活动
心梗发作时,由于冠状动脉阻塞或痉挛,会导致局部心肌供血不足或完全中断,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这时患者的任何活动都会造成耗氧量的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2. 乱吃硝酸甘油、阿司匹林
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确实对于心梗发作有一定效果,尤其是硝酸甘油,很多医生都会推荐患者在心绞痛或心梗发作时取1粒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药物起效迅速、明显。但是,药是好药,不能多吃、乱吃。
硝酸甘油是通过扩张血管来帮助心脏恢复血流,舌下含服通常1~2分钟就能起效,心梗发作时如果含服1粒超过5~10分钟症状仍没有缓解,即使医护人员尚未到达也不要再尝试服用,过量服用硝酸甘油可能造成患者因血管扩张导致血压骤降,引发低血压,甚至晕厥。

而阿司匹林实际上并不是“大众选择”,它确实可以用来减少由于心梗发作导致的心脏损伤,但是阿司匹林起效缓慢,除非大量嚼服,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而且由于阿司匹林对胃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也会起到抗血小板凝集的效果,有出血倾向或消化道溃疡的患者为避免疾病加重,都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另外,主动脉夹层也会导致与心梗发作类似的胸痛、焦虑等症状,此类患者如果大量服用阿司匹林,会由于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而加重已经分层血管的压力,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主动脉破裂,造成患者休克甚至死亡。因此除非有医生明确推荐,否则不要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
3. 给意识清晰的患者做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适应证是患者意识丧失、呼吸断续或停止、心脏停跳,这三项同时出现,才会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对意识清晰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很可能起到反作用,不仅不能缓解心梗,还可能造成心律紊乱,按压不当还可能按断肋骨,得不偿失。
4. 喂给患者大量水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广泛传播的谣言,说心梗后大量喝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能“救命”。这是最没有事实根据的帮倒忙方法!心梗发作时大量喝水反而会对心脏造成额外负担,造成症状加重。

5. 自行驾车送患者前往医院,甚至患者自己驾车前往医院
首先,心梗发作后患者应该避免任何活动,除救护车外,任何方式前往医院都涉及到要移动患者,然而患者无论是自行走动还是被他人搬动,都会加重心脏负担。
其次,在驾车送患者前往医院的路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失去意识或心跳停搏的情况,很难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救治。如果是患者自己驾车就更危险了,不仅自己难以获救,还会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
l 面对心梗,一定要做的事
对于心梗,即使是怀疑心梗发作,都应当谨慎、冷静面对,积极采取有效方法自救,而一切的自救方法都建立在三个“一定”上,情况紧急时也请务必做到以下三点:
Ø 一定要叫救护车
一方面,救护车会带来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到达后可以迅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应急救治;另一方面,救护车可以为心梗患者提供一部分急救装置(如除颤器、监护仪等),在运输途中也能为患者缓解病情。
Ø 一定要镇定、稳定情绪
患者和患者家属都需要保持冷静,稳定情绪等待医护人员的到达,过度惊慌和情绪剧烈波动会导致血压上升、血管痉挛。即可能造成患者的心梗加重,又可能让家属成为第二位需要急救的患者。因此请务必保持镇定,不要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