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干久了,什么样的病情都会遇到。因此,我们一般都会见怪不怪。然而,前几天的一个病人,还是把我震到了。

本身,他并不是急诊或者危重症,只是一个朋友介绍过来做体检的。由于是熟人,我就带着他逐个进行检查。但是,当进行抽血化验的时候,差点把我惊掉下巴。这是因为,他的血液几乎就像牛奶一样。如果我说得夸张,至少也像兑了水的牛奶一样。乳白色的“血液”中,只淡淡泛起一丝粉红。
当时,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他的脸色一眼。心里想:这人居然还能活得好好的!太厉害了!
惊诧之余,我迅速调阅我大脑中的知识库。对,没错,这是高血脂的表现,我快速锁定了目标。从医学上讲,这叫“乳糜血”。

随手找到的资料显示,高血脂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代谢紊乱疾病,常见高胆固醇血症等。病人通常伴有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病人身体健康。当高血脂病人血脂水平太高时,会引发胰腺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乳糜血主要是指在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血液的颜色为乳白色或呈浑浊状,乳糜血多发于高血脂患者,因受到高血脂病人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脂质代谢出现异常,且淋巴管受阻,在小肠中脂肪出现乳化的现象,从而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导致的。
仔细再掂量他,足足有200多斤的体重,可想而知他身体的负担了。可以说,他身体正在发出求救信号。而我,无论作为朋友或者医生,都有责无旁贷给予他健康指导的责任。

于是,我干脆拉着他直接跳过之后的正常体检环节,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检查。这是因为,高血脂的临床表现为在深层脂质内发生沉积,进而引起动脉硬化。一旦心血管系统出现动脉硬化,几乎就是不可逆的。这就意味着,这样的人会直接和心脑血管疾病联系在一起,且伴随终生。最终的结局,也几乎跑不了这几个方面的并发症。况且,一旦出现乳糜血,抽血化验失败率也非常高。因此降脂后再进行抽血复查是必要的。

关于抽血不准,主要是因为大量脂肪吸附在红细胞表面,对红细胞的溶血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红细胞被检验成为白细胞,再加上乳糜颗粒对溶血剂的溶血速度也会造成影响,从而破坏红细胞;乳糜血对血小板的影响也比较大:当乳糜颗粒为7.0~ 9.0每立方微米大小时,与血小板的直径基本相同,血液中的乳糜颗粒经电子血细胞计数微孔会被误检为血小板,进而额外增加了血小板含量,直接导致数据不准。
拉着他去做颈动脉超声和心脏超声的时候,他的眼神一瞬间流露出疑惑。看那意思,不是医院要黑他吧。不过,这种怀疑可能很快被熟人的关系冲淡了,只能乖乖听我指挥、接受检查。
检查结果,果然不出所料:40岁刚出头的年纪,颈动脉内膜已出现明显的增厚。如果不加以干预,任其发展,早晚会因为颈动脉斑块而出现脑卒中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