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接触会导致乙肝传染吗?哪些行为易中招?
2015年4月,某地一名19岁的女大学生在宿舍自杀,引起了全社会的热议。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这名女生在一次义务献血的时候,被检查出是“大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
此后室友开始疏远她,学院让她开“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影响正常上学”的证明。随后,她被安排进单独一间宿舍居住。几天之后,因为不堪忍受各种压力,这名女生在宿舍烧炭自杀。
事件发生后,全社会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了“乙肝歧视”的社会现实中来。近年来,虽然国家有明文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平等享有入学、就业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然而,“乙肝歧视”现象时有发生。
歧视,很大程度上缘于人们对乙肝的不了解。
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
目前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1亿人,是很常见的疾病。
日常工作接触会导致乙肝传染吗?
答案是不会。乙肝病毒是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3三种途径传播,日常工作,学习等非亲密接触不会导致乙肝病毒传播。
乙肝患者通常可以分为四类:
乙肝病毒携带者
他们的肝功能、乙肝病毒DNA检测正常
慢性乙肝患者
肝功能不正常
长期感染乙肝病毒后出现肝硬化、肝损害的患者
这部分人出现肝硬化、肝癌之前,肝功能正常,看上去也正常,因此常忽略常规肝脏相关体检,等出问题就医通常是肝硬化、肝癌、慢性肝功能衰竭了。
乙肝病毒携带已发展到肝硬化腹水、肝癌的人
检验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及感染的程度,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做一个乙肝五项检查,俗称“两对半”,是检查乙肝病毒感染最常用的血清学标记。
乙肝五项包括:HBsAg(表面抗原)、抗-HBs(表面抗体)、HBeAg(e抗原)、抗-HBe(e抗体),抗-HBc(核心抗体)。
哪些人群应该进行乙肝五项检查呢?
健康人群一般没有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时,需要检查乙肝五项,必要时进行疫苗补种。
即便是已经成功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也不代表永远有抗体,一般3~5年需复查一次乙肝五项,如果乙肝抗体滴度小于10,需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疲倦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厌油腻,食后胀满或有黄疸,口干,大便或干或溏,小便黄,头昏耳鸣,面色发黄等症状时,有必要进行乙肝五项检查,判断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