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中平和质占17.46%,8种偏颇体质占82.54%;胃肠癌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较多见,分别占23.98%、23.39%;肺癌患者中气虚质居多(42.93%),其次是阳虚质(15.76%)。
其他研究,子宫肿瘤与血瘀体质有关,气郁体质与乳腺、甲状腺肿瘤都有相关性。
中医认为肿瘤是瘀血、积滞、痰饮、热毒等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聚结而成的。不同部位的肿瘤,由于所主的脏腑不同,病机也不一样。
专家解疑:
彭康教授表示,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其实是整个人体功能的失常。局部的肿瘤是标,整体正气的亏虚是本。人体有自我保护、自我修复痊愈的能力。对于肿瘤,人体也有自己的反抗能力。当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足以遏制癌毒(肿瘤)的时候,表现为正常;当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时候,就表现为肿瘤的发生。不同体质,其脏腑功能有差异,体内代谢状态,微环境,对外邪侵犯的抵抗力、自我保护能力,对损伤的修复能力等也都有一些不同和差异,从而导致某些肿瘤的易发或多发。
因此,明确自身体质特征,早期有针对性的调理和干预,通过改善体质状态,调整机体脏腑功能的偏颇,对减少肿瘤的发病机会是有用的。
如何进行早期的干预与调理呢?
中医治未病的概念就是首先强调“未病先防”,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等方面的干预调理,癌前疾病的早期治疗等都是抗肿瘤治未病的有力措施。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联系,重视生理、病理、心理的关联,注重人体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的的相互影响。不同的体质患肿瘤后,机体反应性不同,病证的属性有别,治法与方药也应当有所不同。

体质偏阳热者,患病后多表现为实证、热证,其体耐受攻伐,泻实清热,药量稍重也无妨;体质偏阴寒者,患病后多表现为虚证、寒证或虚中夹实,其体不耐受攻伐,应注意采用补益或温补之剂,即使有邪而夹实,也只宜选用气味较薄,毒性较小的药物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