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古人称用于「一身上下诸痛」,尤其是胃痛、偏头痛、痛经
延胡索也叫玄胡、玄胡索,曾是为了避讳宋朝一位皇帝的父亲。后为避讳康熙的名字玄烨,又改名元胡索。
古人认为,延胡索可用于“一身上下诸痛”,特别以心痛、胃痛、腹痛等内脏、躯干疼痛最为适宜。它的止痛作用,比一般的化学药品中的解热镇痛药疗效好,副作用少。
有研究者做过药效试验,质量比较好的延胡索所含总碱止痛强度大概是吗啡的十分之四,吗啡在西药当中一直是镇痛的中药药物之一。而且延胡索也是罂粟科的植物,但是它没有成瘾性,副作用也小。
一、传统功效与应用
1、胃痛
《本草纲目》曾记载以延胡索单用,用于胃痛,尤其是对于痉挛性疼痛,效果更好。《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铃子散,以延胡索配伍川楝子,用于肝火内郁引起的胃痛和胸两侧胁肋痛。
如果兼有脾胃寒证,胃部有刺痛感,呕吐反酸,怕冷,则加桂枝或肉桂、高良姜等温中止痛,如《和剂局方》安中散。
2、胁肋痛
肝郁气滞,常见胸两侧胁肋胀痛,常叹气,可配伍柴胡、郁金等疏肝解郁。如果肝郁化火,烦躁易怒,头晕胀痛,两肋灼热疼痛,口苦口干,加川楝子、栀子等泻火。有寒证,小腹冷痛,头顶疼痛,加川芎、青皮、吴茱萸等疏肝散寒。
3、胸部闷痛、心痛
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胸痹),喘息不得卧,常用延胡索。临床常配丹参、川芎同用,活血化瘀止痛,或配伍瓜蒌、薤白等。
4、疝气疼痛
可配伍小茴香、吴茱萸、川楝子等,用于寒凝肝脉,寒疝腹痛。
5、腹痛痢疾
《本草纲目》用于痢疾腹痛,以延胡索彦成细粉,米饮调服。或可配伍白芍、木香、黄连等。
6、跌打损伤所致血瘀疼痛
延胡索还可用于跌打损伤所致肢体瘀肿疼痛,如《圣惠方》用于坠落车马所致筋骨疼痛,可以单用研细粉,用酒送服以助活血之力。
现代临床用于骨折筋伤,多与土鳖虫、自然铜、酒大黄同用,祛瘀止痛,流畅气血,促进骨折的愈合。
7、肢体疼痛、风湿关节痛
《本草纲目》以延胡素配伍当归、肉桂,用于气血瘀滞、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疼痛,或者腰部冷痛。
8、偏正头痛
《永类钤方》以延胡素配伍青黛、牙皂研细末,水调灌鼻,用于偏正头痛不可忍。
9、痛经、月经不调、闭经
(1)痛经、月经不调
女性月经不调、痛经,属于血瘀气滞者,均可用。常配伍当归、香附等药。
如《济生方》用于妇女腹中刺痛、月经不调,以延胡索配伍当归、橘红等药。
#守护她健康#
(2)血瘀所致闭经、腹中包块
常配伍三棱、莪术、大黄、鳖甲破血逐瘀药。
二、现代药理作用
1、具有明显镇静、催眠及镇痛作用,以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的镇痛作用最强。临床常用于镇痛,如用于头痛、月经痛以及胃肠疼痛。其镇痛作用较一般解热镇痛药强,服药后15分钟即出现镇痛作用,并维持2-5小时,对胃肠道系统的钝痛有良好止痛效果,对失眠、尤其是疼痛引起的失眠更为有效[黑龙江医药,2007,20(5):522]。
2、有轻度中枢性镇吐和轻度降低体温的作用。
3、有肌肉松弛的作用。
4、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供氧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临床曾以延胡索配伍柴胡、川芎、炒白芍、绿萼梅等药,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