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7月11日跌。隐。三伏天特别热,庚五属金,金怕火,所以藏起来。从夏至终日起,三庚为首伏,四庚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庚日为末伏,称为三伏。每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日数不固定。夏至至立秋4庚日为10日中伏,4庚日以上为20日中伏。
2021年三伏天时间表为:
-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8月9日,共20天;
- 魔府: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这就是杨洋一年中最好的40天,不要错过。接下来,我就来说说适合三伏天的3件事。有以下条件的朋友可以使用。内脏虚弱的人。平时容易面色苍白,怕冷,四肢冰凉,自汗,腹泻,大便不通,舌肥有齿痕。天冷的时候会更严重。
2。痰湿血瘀体质者,或痰湿血瘀重者。
从西医的角度来说: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
3.身体虚弱易感冒者,呼吸道反复感染者;
4.关节炎、颈椎病。
5.痛经、月经过多、盆腔炎。
6.慢性胃炎、慢性腹泻、结肠炎。
辨证施治是关键气虚、阳虚、痰湿、血瘀,可以祛痰扶阳,活血化瘀,增强体质,减冬季症状发作,或不再发作。
这些人群不适合:体热、阴虚火旺、经常口干、孕妇、严重心脏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患者。

三伏帖:夏治冬病,好处超乎你的想象!
北京市针灸学会进行了长期随访调查,以3年为观察期,对2014-2016年共计19000名“三伏贴”患者进行了有效的随访调查
数据显示,对于连续3年参加冬病夏治“三伏帖”的患者,每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急诊人次、住院人次和哮喘或过敏总天数逐年减少。与2014年相比,2016年全年发病人数下降49.5%,急诊人数下降66.5%,住院人数下降37.0%,哮喘或过敏总天数下降54.1%.
从数据可以看出,呼吸系统受到的影响最大。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其实影响很多地方,尤其是身体正气(免疫力)的提高,感冒过敏的发生率降低。提高免疫力的直观表现。现在新冠还没结束,最好坚持发帖!
1.什么时间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