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效口服避孕药,此类药物通常为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合制剂,雌激素能降低谷氨酸羟基肽酶的活性而妨碍叶酸的吸收,它还有酶促进作用,可使肝脏的药酶增加而加速叶酸代谢,从而导致贫血。
部分降糖药,磺酰脲类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极个别患者可产生骨髓抑制,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以第一代药物(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和格列本脲更多见。双胍类药物可以影响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吸收,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偶可引发稀释性贫血。
临床上,营养性贫血较为常见,任何人都可能患上营养性贫血,而以下4类人尤其要注意。
1、老年人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79岁的老年人群体中,贫血的发病率近35%,而到了80岁以上,发病率更达到45%。因此老年人要特别重视贫血,及早发现和治疗,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老年人由于脾胃虚弱,可适当多食用山药、白扁豆、大枣、芡实等健脾益气食物促进脾胃运化生血,粗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铁的吸收,因此不能过量。
2、素食者
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几乎不含维生素B12,其中的铁又不易被吸收,因此素食者容易因为缺铁和维生素B12患贫血。
3、孕妇
孕期的一些生理现象,如血容量增加、孕早期呕吐等,会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相对降低。
孕妇在补铁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富含叶酸食物的摄入,并适量添加叶酸补充剂。同时除正常饮食外,每日适量补充铁剂0.2—0.3g。
4、婴幼儿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更多的营养,注意及时添加辅食,牛奶中铁的吸收率只有10%,只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蛋黄含铁量虽较高,但其铁的吸收率仅为3%,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会抑制身体吸收铁质。
因此,依赖牛奶和鸡蛋来补充铁质是不够的,动物肝脏不仅含铁量高、且吸收率达30%以上,在添加辅食时要适量补充。(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相)
来源:西安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