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时光无语,节序更迭,岁月的脚步从容有序,从不会为谁而稍做停留。寒露过了,重阳已近,及至到了霜降时节,就是真的是和秋天说再见的时候了。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叶落林疏,山水都瘦,霜降不仅是一个节气,也...
前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也变得遥远起来,明明就生活在一个城市的好朋友,有时候一年也见不上几面。因为是心意相投的朋友,所以见与不见都不会妨碍彼此之间的情义,因为想见的时候,纵是隔了山隔了海,都可以...
前言: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灞桥折柳,青门送别,在那个过去慢的年代,离别似乎总带着不尽的忧愁,如若赶在寂寥的深秋,则离情更甚。元代曲坛名家李致远有一首《红绣鞋 晚秋》的曲子,就把深秋时节与意中人送别...
前言:从前慢,行程慢,日子慢,山高水长,长路漫漫,等一个归程,总是要历尽百转千回。灞桥折柳,古道惜别,长亭更短亭,执手相送,离情依依,唯愿君早归。少年轻别离,重逢总是遥遥无期,闺中人除了思念,还是思念。希望耗尽了就是失望,甚至还有怨...
前言:《礼记》曰:“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秋天,是菊花的秀场,其凌寒傲霜的绰约风姿,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竞相吟咏赞叹。李俨是辽代道宗耶律洪基时期的大臣,官至宰相位,此人好学有诗名,加之为人勤敏,所以深得耶律洪基的赏识。亦是深秋...
前言:提到高适,你会想到什么?《别董大》?是了,诗中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如此地令人震撼,辞藻虽不加雕琢修饰,却写尽了无边的寂寥和悲凉。高适这个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领军人物,46岁之前一直很不得志,久试...
人在年轻的时候,向往着诗和远方,及至到了一定的年纪,就想着回归故土,因为,故乡永远都是我们一衣带水的血脉至亲,自己永远都属于这一方土地和山水。千山同此月,千江同此水,异乡的人们,忘了什么都不会忘记那条回家的路,离开的人想...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其诗自成一家,被世人誉之为“诚斋体。”读其抒情写景的小诗,总能被他那清新自然活泼有趣的诗风所触动。写景状物,笔触极其生动逼真,意趣盎然,其真挚的情感极易令人心动。古来写望月的诗词极多,或怀远,或...
李峤是唐代诗人,少时即有才名,20岁及第登科,屡居相位,深得太平公主和唐中宗的赏识。相比于他政治上的成就,世人所景仰的却是他不俗的文学才华,甚至,还被唐玄宗赞其为“天才”。这个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
何为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人生自古伤别离,灞桥折柳,青浦送别,执手相看,离情总是依依。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其实,那绵绵不绝的相思之苦,从转身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真个离别难,不似相逢好。久别的人盼重逢,两情相悦的人最怕...
纳兰性德词曰,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夜雨淅沥,秋意泠泠,长夜漫漫,多少意难平悄然涌上心头,最怕夜长人不寐。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的感慨让多少羁旅之人潸然泪下。年华似水,匆匆就是那年,十年也不过是转瞬之间...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秋色平分,月到中秋,又到了一年中最美的赏月时节,好天良夜,家人围坐。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这天上的一轮皓月,寄托了人间多少美好的向往:只愿得月儿常圆,花儿常开,好景常在。朗吟看正好,惆怅又西倾...
王涯是唐晚期大臣、宰相,还是一位比较有才气的诗人,其人才思敏捷,文笔清丽,但也不乏大气豪迈之作。在唐穆宗和唐敬宗年间,王涯一直驻守在外,分别于剑南东川和山南西道节度使得任上。所以说,王涯这个人不仅才华出众,还有大将之...
年华冉冉催人老,风物萧萧又变秋。节序更迭,时光匆忙,转瞬秋意又浓,年华似水催人老。不是悲秋,却又伤怀,每到秋来都依旧,原来只是叹年光有限,时不我待。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秋色宜人,风物称心,尤自黯然神伤者,唯有乡愁...
前言:苏轼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峤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唉,这个李峤真会煞风景,花好月圆,佳节团聚,家人围坐,这是多么朴素的心愿,为什么非得要一个猜测?细想他的话也不无道理,苏轼不也说“此事古难全”吗?这一刻还晴空万...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