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宝首饰行业的产业链来看,品牌商环节利润丰厚、集中,品牌护城河深厚。
珠宝首饰产业链主要包括矿石原材料、原料交易、产品制造和终端零售等环节。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产业集聚逐步形成,尤其是上游原材料、设备、下游品牌、销售渠道等资源不断集中,产业链上游至下游增值率哑铃型分布特点突显。近年随着产业化分工深化和市场竞争渐趋激烈,生产制造环节在珠宝产业链中的地位持续下降,而设计开发、销售渠道和品牌运营价值不断增强。
品牌商环节中、港、外资品牌三足鼎立,呈差异化竞争格局。
从品牌定位来看,中资、港资、外资品牌差异明显:外资品牌主打高品牌溢价模式,自20 世纪 70 年代起陆续进军我国市场,长期以来占据国内高端镶嵌珠宝市场,并领导全球时尚珠宝市场快速扩张;中资、港资品牌多定位于中高端市场,依托天然文化优势,在黄金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内资中又涌现出一批新兴时尚珠宝品牌,通过品牌定位、营销策划、产品设计等实现差异化竞争、构筑品牌壁垒。
国内珠宝品牌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近两年疫情背景下尾部出清加速。
随着我国消费市场地位提升、居民消费升级及个性化、时尚化需求显现,2013年起新锐珠宝品牌涌现与外资品牌大量进场,珠宝行业的集中度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行。2017年以来,随着黄金价格企稳回升、本土品牌开店扩张,行业集中度逐步企稳上行。
近两年在疫情挑战下,尾部品牌加速出清,而头部品牌依托品牌、渠道、运营等优势实现了逆势扩张。根据头豹研究院、欧睿咨询数据,2020 年中国大陆珠宝市场 CR10 约 25%,横向比较居民文化传统及消费习惯相似的中国香港(56%)、日本市场 (49%),行业向头部集中仍有较大空间。
长期来看,我国珠宝市场空间广阔、品牌端利润丰厚,集中度有望提升。
中短期来看,珠宝行业景气度较高,行业零售额增长受到多因素共同催化:
1)消费场景时尚化+客群年轻化,打开增量市场;
2)加工工艺、技术的升级有效降低饰品造型局限性,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3)渠道扩 加快,加速挖掘低渗透率的下沉市场;
4)金价持续走高背景下黄金投资价值突显,短期价格回落或促进消费需求;
5)疫后消费复苏及刚性需求释放。
2.2.珠宝消费“人货场”重构,时尚化趋势明确
从行业发展历程来看,我国黄金首饰发展在清代、民国时期曾错失过数百年发展,随着经济文化水平提升,以黄金纯度为主要追求的下游消费需求正悄然改变。
相比西方单一的黄金文化发展历史,中国首饰长期以来主要以玉文化为重,玉文化与黄金文化相生共荣,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真正走上现代黄金珠宝产业发展的道路。
四十余年来,我国现代黄金首饰经历了从追求黄金纯度的“足金”、“千足金”、“万足金”,到追求利润、降低黄金重量的“3D 硬金”工艺,再到强调工艺和文化为主的古法黄金的三大发展阶段。而这些转变,背后是我国消费者对黄金首饰消费的追求从保值增值、到工艺、文化需求层次提升所驱。
近年来黄金珠宝消费盛行,消费群体呈现出年轻化、下沉化特点,产品应用场景大大拓宽。
过去黄金珠宝消费群体主要是以赠礼、保值为目的的中老年消费者,随着消费者代际变迁,出于悦己需求选购黄金珠宝越来越普遍,产品应用场景拓宽至自我奖赏、祈福开运、纪念人生高光时刻等,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