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在这两年摇粒绒大火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开始把摇粒绒作为自己秋冬主打了。
作为一个平常有事没事研究一下穿搭,特别喜欢买衣服的人,我自己对摇粒绒的感情就很复杂。
这东西吧,确实不好看,甚至有点土。但是再土也挡不住它暖啊,上海的冬天,里面一件内衣,一件摇粒绒,再加个薄外套就能对付大部分情况了。况且摇粒绒在冬季衣服里也不算贵,基本两三百就能搞定。
毕竟,摇粒绒,简称素貂。
这期,我想聊聊摇粒绒的发家史。
01
在纺织业的生态位上,摇粒绒的发明,其实占的是羊毛制品的位置。
上世纪初,人造纤维还没有得到广泛使用,羊毛制品在当时被认为是高性能纺织品的代表,不仅保暖,而且吸汗性不错,在各种运动服装里得到了广泛使用。
当时的美国人甚至用羊毛来缝制泳衣,玩的就是负重前行。
除了吸了水以后会变重,羊毛运动服装还有很多缺点。比如洗起来很麻烦,比如会有异味,比如会引发过敏。但很长时间里,大家也没找到什么特别好的替代品。
1906年,匈牙利移民亨利·费厄斯坦(Henry Feuerstein)在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附近的一座小城马尔登,投资五万美元建立了一家羊毛加工厂——马尔登米尔斯(Malden Mills)。
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马尔登米尔斯从纺织、染色到成衣生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羊毛垂直加工链条。从一战到二战,这家公司都承担了为美军士兵供应羊毛针织衫的业务。
但没有什么生意可以一直做下去。
就在马尔登米尔斯靠着羊毛生意赚得不亦乐乎的时候,1935年,杜邦公司研发部员工华莱士·卡罗瑟斯发明了一款革命性的人造聚合物——尼龙。

正在进行尼龙实验的卡罗瑟斯
相比传统的织物,尼龙有许多优点,比如强度高,耐磨性好,重量轻,易于染色等等等等。
因此刚刚诞生的尼龙很快在纺织业大受欢迎。首先就是姑娘们穿的丝袜都变成了尼龙,然后军队用的降落伞也改用了尼龙布。
在杜邦的引领下,合成纤维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纺织业。
到了60年代,马尔登米尔斯的掌门已经传到了第三代亨利·费厄斯坦的孙子阿伦·费厄斯坦。
阿伦已经意识到光靠羊毛业务已经没办法在这个时代立足了,他希望化纤制品能够拯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