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哥尼亚作为服装品牌,在消费者洞察,产品使用场景和开发流程上占据主导,可以提出各种需求。而马尔登米尔斯是传统纺织大厂,在面料技术上积累深厚,能够实现品牌的需求。
双方优势互补,很快,一款全新的面料被发明了出来。
庆贺吧,摇粒绒(Polar Fleece)诞生了!
03
和传统抓绒不同,摇粒绒的制作需要进行「摇粒」处理,让布料表面产生一个个小球一样的颗粒。

高温摇粒
这样的处理解决了抓绒面料本身不耐磨,容易起球的问题,也让面料更加厚实,保暖性更强,而且十分柔软。
在同等条件下,摇粒绒的御寒性能是羊毛的2倍,棉的4倍。而且轻盈,易干燥。哪怕穿脏了也不像羊毛衫那么麻烦,洗衣机里一丢就能解决问题。
在户外运动领域,有一套「三层穿衣法则」,指的是内部排汗层,中间保暖层和外部防风层。这套法则利用辐射和对流等原理,可以帮助户外运动员保持身体干燥,维持身体温度,并且最大程度精简穿着。
这套法则,最早就是巴塔哥尼亚提出的。而摇粒绒,就是这套法则里保暖层的解决方案。
借助优异的性能,摇粒绒逐渐取代了登山服里的羊毛材料。此外,这款面料也被美军看中,应用到军用服装领域。
后来,《时代》周刊更是将摇粒绒选为20世纪百大发明之一。
摇粒绒的成功,为两家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马尔登米尔斯走出困境,起死回生。而巴塔哥尼亚更是在1986年推出了第一款全部采用摇粒绒面料的夹克衫Synchilla。
这个摇粒绒系列产品,为这家公司带来了一波增长奇迹,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这家公司的销售额从2000万美元攀升到一亿美元。
但此时摇粒绒的价格还不算便宜,真正把摇粒绒的价格打下来的,是优衣库。
1994年,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决心进军东京。

作为东亚时尚重镇,优衣库如果能在东京站稳脚跟,无论是在日本本土的发展,还是未来开展全球业务,都会非常有利。
但优衣库这样一个主打廉价基本款,又是从广岛起家的「小镇品牌」,如何打动物欲横流的东京市场,这是一个难题。
事实上,优衣库在进入东京之前,在周边县市试水开了几家门店,没想到连东京周边的市民都不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