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所谓培训班盛行背后的另一个真相——妈妈们只是为了让孩子在自己上班的时候有个去处而已。其实很多培训机构不是为孩子而存在的,是为没有时间的职场妈妈们存在的,帮她们看孩子。
养孩子只是家庭内部的事吗?
被忽略的社会责任
为什么职场妈妈的困境这么难解决?美国人凯特琳·柯林斯花了5年,走访了四个国家的135个职场妈妈,出了一本厚达近500页的《职场妈妈生存报告》。
第三章 民主德国 “我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撑过40个小时……那不是人过的日子。”
第四章 联邦德国 “在德国,大家会说,你是个事业狗。”
第五章 意大利 “没有人帮我。在意大利真是好难。”
第六章 美国 “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同时做好所有的事。”
——《职场妈妈生存报告》目录节选
德国妈妈们不敢太追求事业,职场上拼太狠,会被人喷“事业狗”,生了娃必须自己亲自带。
意大利妈妈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成功的关键,就是能把带娃的活儿外包,一般默认是祖辈帮忙带孙辈。
美国妈妈们则完全没有指望过老人,她们渴望有更多的兼职工作机会,但很难找到。
各国生育相关福利对比
根据《职场妈妈生存报告》整理
哪里的中产阶级职场妈妈过得最好?这本书的结论是:瑞典。
这是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鼓励父亲和母亲休同等时长的育儿假;同时,瑞典的职场文化不鼓励加班。这里无论男女,一年都有长达25天的带薪假,休假方式也很灵活,可以自由安排。因此,瑞典妈妈参与社会工作的比例极高,家庭和工作怎么平衡,对她们来说是不需要纠结的选择。
根据这本书,中国的情况和美国最类似,会倾向于认为生养是个人的事情,应该个人自己想办法解决。再加上性别分工的刻板印象,这个压力最终就只落在了女性家庭成员也就是妈妈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