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西南联大学风自由,汪曾祺爱玩爱吃的天性得到了充分释放。
他常常逃课去逛翠湖,和同学泡茶馆,下馆子,吃遍云南小吃。
什么汽锅鸡、乌锅贴鱼、腐乳肉、火腿月饼之类的云南名吃他都吃了一个遍。

吃穷了,他就给同学当枪手代写文章,赚点零花钱。闻一多看完文章后,赞不绝口:“比汪曾祺写得好多了!”
汪曾祺除了爱吃,还爱酒。
有一次他喝得烂醉,瘫在路边。沈从文经过,以为是个难民,走进一看,才发现是汪曾祺,只好和几个学生一起把他从街上抬回宿舍。
灌了好些酽茶,他才清醒过来。
汪曾祺的室友,后来的历史学家何兆武在《上学记》中这样描述他:
“那时候的他头发留得很长,穿一件破旧的蓝布长衫,扣子只扣两个,趿拉着一双布鞋不提后跟,经常说笑话,还抽烟喝酒,很颓废的样子。”
没人相信,这个学渣日后会成为西南联大培养的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

汪曾祺天性爱玩,但阅读量极广,他常常因为一本喜欢的书,在图书馆通宵研读,颇富文名。
沈从文对他更是偏爱,不仅给他的习作课打出120分的高分,还将他的作品寄往各大杂志,称比自己写得还好。
沈从文说他:“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汪曾祺年轻时读书很杂。大学时读过尼采和叔本华,后来读过一点萨特。
有一阵,他迷恋上了庄子。但是他感兴趣的是其文章,不是其思想。
汪曾祺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大。一个中国人或多或少,总会接受一点儒家的影响。
他觉得孔子很有人情味儿,从《论语》里可以看到一个很有性格的活生生的人。

离开大学后,汪曾祺在昆明郊区一个联大同学办的中学教了两年书。《小学校的钟声》和《复仇》便是这时写的。
也是在这几年,他遇到了后来相伴一生的妻子施松卿。两人同在中国建设中学教书,也同从西南联大毕业。
1950年,汪曾祺与相恋六年的施松卿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