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张艺谋
这边张艺谋为考北影急得上蹿下跳,那边同样准备借着高考改变命运的陈凯歌,却压根没瞧上艺术院校,人家想去的是北京大学。前头也说了,陈凯歌爱好浪漫,喜欢写文章。天上的云、街边的草、屋里头的爹妈,在他看来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哪怕是碰上了十年动荡,他都能用“我的日子和玫瑰、百合都不相干”来描述那段暗无天日的时间。
因为自觉作文写得不错,陈凯歌在高考恢复第一年就报考了北大中文系。考前胸有成竹,考时两眼一黑,“发现根本门儿都没有”。和张艺谋一样,也是有一个朋友建议他,兴许电影学院可以呢?艺术院校不考数理化。
陈凯歌信了,隔年就走进了北影的考场。面试老师问他什么是电影节奏,他心想这题我会啊!我爹就是拍电影的!于是当着主考官的面,他侃侃而谈半小时,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成绩不及格。陈凯歌懵了,这是什么情况?在家待了几天,北影又寄来一封信,说电影学院扩大招生,叫他去参加复试,如此陈凯歌才迈进了北影导演系的大门。
虽说成功入学了,但陈凯歌还是对头回落榜的事儿耿耿于怀,有次他去问老师为什么,老师答:你什么都知道了,学校还教啥?忆往昔,陈凯歌表示就算再来一次,他还是会做出同样的事,哪怕上不了大学,“因为我是个有文化的人”。

青年陈凯歌
进入电影学院之前:张艺谋十年没接受教育,一穷二白地来到北京,满脑子都是如何在夹缝中生存,浑身上下最值钱的,就是那部砸锅卖铁买来的海鸥牌4A照相机;
陈凯歌年满26岁,饱读诗书,骨子里有文人的傲气。站在那个时间节点向20世纪的尽头张望,他告诉自己时间尚早,一切都来得及。
可现实却是,时间本就是落花流水无情物,人走茶凉的事儿其实每天都在上演。

在大学痛痛快快地读了4年的书,转眼到了毕业的时候。
1982年,30岁的陈凯歌被分配进了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32岁的张艺谋则进了广西电影译制厂(如今的广西电影制片厂)。
广西电影译制厂在哪儿?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距离陈凯歌所在的文化中心北京足足有2500多公里,搁古代这就算发配边疆了。当时和张艺谋一起到广西的还有3个人,第一天报到时,他们几个人拎着饭盒站在空地上,望着制片厂百废待兴的样子,心里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这是来拍电影呢,还是又下乡了呢?

张艺谋年轻时在片场
晃晃悠悠快一年,有天厂里开大会说,破格批准以张军钊、张艺谋、肖风、何群四个应届毕业生为主体,成立全国第一个“青年摄制组”,拍摄一部电影,也就是如今被称为第五代导演“开山之作”的《一个和八个》,而当时的主演之一便是29岁的陈道明。

陈道明《一个和八个》剧照
消息确认后,张艺谋极为兴奋,急赤白脸地拍了5个月,本想借此一鸣惊人,然而万万没想到,片子被送到文化部审查时,正碰上当时文艺界大批“人性论”,《一个和八个》愣是被批成了“精神污染”。好嘛,砸手里了。

《一个和八个》工作照 左起:何群(美工师)、张艺谋(摄影)、肖风(摄影)、张军钊(导演)
官方对于《一个和八个》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但好在还是有部分领导觉得电影不错,好说歹说地才让电影通过审核,如愿上映了。群众的眼睛倒是雪亮的,电影播放后,观众一片叫好,张艺谋也凭借着打破常规的拍摄手法,成了业内公认的“天才”。
张艺谋火了,陈凯歌惊了。
上学的时候二人交集不多,说白了,他压根没把这乡下人放在眼里,没成想这小子还有这能耐!别琢磨了,赶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