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相林62岁了,回想起1997年带领下庄村人在绝壁上修路的场景,他还是会眼眶湿润,因为那段日子真的太苦。
在高山绝壁上修公路不只是艰辛,也极有可能在修路的过程中牺牲,头上的石子不停落下,随时有砸中人的危险。那一个个单薄的身影从远处看去,渺小而悲壮。
悬崖峭壁上没有住处,大家就以山洞作为栖身的地方,在石头上架起铁锅煮红薯,吃住都在洞穴里。深冬腊月,寒风呼啸,山上的雪下得很厚,落在悬崖壁上,也落在他们的身上。
那般场景,从不浪漫,只觉生命之重。
毛相林的背后,是绝不屈服的血肉之躯,也是不认命的灵魂。因一个人与一群人的勇敢,让下庄村人摆脱了贫苦的宿命。
年过六旬的毛相林已是满头白发, 曾经的他不甘心屈服,敢于向命运的天坑抗争,如今路修好了,让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他也不可避免地老了。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如薄纸,应有不屈之心。在这个无数流量关注网红、明星、绯闻、暴富的时代,下庄村的故事,应该被更多人知道。
因为,这不只是下庄村的故事,也不只是毛相林的故事,这是一群平凡的中国人,深陷命运谷底、却穷尽一生仰望星空的故事。

深冬,南方山谷。
年过六旬的毛相林站在那里,就是一座不可撼动的山。
他为了改变村民的命运,曾经用自己的双手,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在重庆巫山县下庄村的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站在悬崖边上往下看,不免双腿发抖,在这里修路好比“愚公移山”。
下面就是万丈深渊,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会不感到畏惧。
巨大的石头在悬崖上滚动,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每当这时,毛相林都会身先士卒,选择第一个下去。
在近乎垂直的山体上,他把绳子系在腰上,以最原始的方式步步向前凿进,感受未知的危险。当他觉得境况安全后,才会让村民们跟着下去。
在悬崖边开凿山路,亦是开凿希望。
在毛相林的记忆里,这片贫瘠的深山困住了一代又一代的下庄村人,外面的世界距此过于遥远,这条通往山外的路,非修不可!
62岁的他,被称为“当代愚公”,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坚定得不容置疑。
面对外界的各种褒奖,毛相林总是摆摆手,认真地说:“和他们相比,我做得还不够。”


没有路,就没有出路。
过往百年里,重庆的巫山县下庄村坐落于大山深处,从谷底到山顶的距离高达一千多米,整个村子都在一个巨型天坑里。
下庄村的村民出山,只能沿着一条蜿蜒在绝壁上的小道不断攀岩,艰辛又危险。
没有通往外界的公路,那里的村民们生活在贫苦之中,与世隔绝,很多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

下庄村人出村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是老下庄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歌谣,也是其真实写照。
对仗工整的歌谣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悲苦与无奈。
下庄村有位九十岁的杨奶奶,自18岁那年嫁到此地后,就再也没有走出过村庄,要想走到外面,就要在接近九十度垂直的悬崖上攀爬。
代价巨大,稍不留神就会掉入悬崖深处。
这个近400人的村庄被重重大山阻隔,远离外面的世界。
那不是耸人听闻,是真实所在。

下庄村人出村
从小生活在此的毛相林,直到十四岁那年,才第一次走出大山,走了整整3天、双脚磨起了泡才走到巫山县城,吃上了一碗米饭都觉得稀奇。
毕竟,他平时在山里只能吃得到苞谷、洋芋、红薯。村里的人也大致如此,贫苦拮据,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苦闷焦灼。
1977年,十八岁的毛相林成为村里的团支部书记,那时他需要经常出山,去巫山县城采购尿素,一袋尿素八十斤,全靠人力一袋袋背回村里。
那时的毛相林,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却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