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朱楼村里,那个曾被立在路口的“之文路”牌子,早在几年前的一个深夜,被村里的村民偷偷用锤子砸碎,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墨绿色的垃圾桶。而在杨树行村里,那些与拉面哥有关的广告横幅,也在一夜之间,被一条条地摘了下来。这场如潮水一般的成名,曾飞快地覆过朱之文与程运付的人生,当海水褪去,他们变成了“大衣哥”与“拉面哥”,而他们的人生,也早已被重新改写了形状。
红了之后,常有人不断地问朱之文与程运付:走红之后,最想做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在过去几年里,朱之文的回答总是一样的:“我就是一个热爱唱歌的农民,是一个普通人。”“但如果有一天大家不爱听我唱歌了,我想回家种地,或者开一个气球厂。”
而程运付也在这短短的二十几天里,经历过迷茫与思考,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说:“希望通过我的人气,能带动我们当地老百姓的收入。”而当被问到被不断拍摄的感受时,程运付说:“不烦了,习惯了,希望我的人气永远持续下去。”
说这话时,程运付穿着一件绿色的格子衬衫,坐在自家略显凌乱的客厅里,他身后的墙上,贴着儿子的学习奖状。
此刻程运付或许并不知道,“永远的人气”意味着什么,但对于未来,“拉面哥”充满希望。
春风拂过拉面哥的村庄时,围堵他的流量,正在悄然散去。这对打算蹭流量实现名利双收的人来说,不是好事。而对盼望着那三元一碗拉面的人们来说,不是坏事。事无好坏,全凭人心。
经历过剧烈动荡后,拉面哥接下来的人生依然未知,而大衣哥朱之文以前那按时种地、闲来唱歌的日子,注定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