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白酒大师:喝过一千多种酒,最后我选了江小白
只有你有信,别人才会信你。尤其是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酿酒师群落里,其实这就是一个江湖,江湖自然有江湖的法则。
在邵家艳看来,江湖的酒是有灵魂、有信义的,都说人生如酒,酒亦如人生,有悲有喜,五味杂陈。

庙堂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白酒,触碰江湖之远,也连接庙堂之高。
庙堂之上,是中国白酒协会组织的白酒国家评委考试。这场考试相当于白酒行业“舌尖上的奥斯卡”,五年一届,每届300人左右,每次考试持续三天,包括笔试和尝评能力测试。
2010年,邵家艳第一次参加白酒国家评委考试,背着边工作边备考的压力,考试前一天半夜才抵达北京,到了酒店办入住,行李忘在大堂就回房间睡觉。第二天的笔试,名字都忘了写,“整个人是晕的”。
五年后再战。第二次考试是在广州,这一次她的心态平和多了,提前一天到了广州。12月的广州不冷不热,空气湿度也适中,身体状态对考试中的尝评环节影响很大,因为要利用味觉、嗅觉对白酒进行区分,确定酒样的度数、味道、香型和酿造方式。
邵家艳至今还记得香型的那一轮考试,品到芝麻香那一杯,芝麻香幽雅,陈香突出,酒体柔和细腻,回味长,芝麻香风格非常典型。
最终,邵家艳顺利通过考试,成为白酒国家评委,并在2020年再次连任。重庆连任两届白酒国家评委的女性只有两位。
外界对这位偏居在西南小镇的女性白酒评委充满好奇,邵家艳很少主动回应。她谢绝大部分饭局和采访,更多时候都待在酒厂的研发中心和酿酒车间。

图 | 邵家艳隔几天就会下到江小白酒厂车间,比酿酒师傅更早到,巡查酿酒环节
蒸汽蒙蒙的酿酒车间里,酒糟香气氤氲在四周。这是一个让她放松和熟悉的空间,话也多了:“最近的原酒口感比较稳定,之前在驴溪不时会遇到发酵温度过高的情况。”
她俯下身抓起一把摊晾的培菌糟在鼻前闻了闻,转过头解释:“发酵温度过高会导致香味比较老,口感苦,味道不干净,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要根据箱上的情况调整用曲量和入池温度,调整发酵温度。”
人们已经剖析出白酒香味成分达上百种,但它们之间微妙的协调、平衡变化,必须由品酒师通过自己敏锐的感觉器官去完成,任何精密仪器都无法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