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三代守墓人,一家人义务守护五条岭烈士墓70余年,期间他为330多名烈士找到了家人。

五条岭在江苏盐城,这里长眠着2000多名革命先烈。1947年冬,这里打响了一场盐南阻击战,共歼灭敌军4000多人,但也有2000多名战士为国捐躯。
那时,无法为烈士一一建墓立碑,只能采取叠葬的方式,将烈士的遗体放在挖好的五条沟渠内,堆成五条长40米、高1米多的土岭。
那天安葬烈士的人员中,就有卞康全的祖父卞德容。他受到了巨大的触动,自愿成为守墓人。
“我们绝对不能让墓地荒草丛生,绝对不能遗忘他们的付出。”
从此,他每天带着妻儿来墓地里拔草、添土,等待烈士的亲人来寻找家人。后来,卞德容去世,16岁的卞华受父亲的嘱托,成为第二代守墓人。
结婚后,妻子程庆莲也跟着一起守着这块墓地。卞华夫妇渐渐老了,儿子卞康全扛起了守墓人的责任。
这三代人,成为了五条岭墓地里的“守望者”。

五条岭图片
那时,卞康全日日夜夜地守着五条岭,但是心里也没底:是不是这辈子都看不到烈士的亲人来了?烈士的名字是不是永远就被掩埋在这片土地?
一个陌生女人的出现,给了他希望。
1991年春,陈继业在父亲幸存战友的指引下,寻寻觅觅,才找到五条岭。她向卞康全借了一把铁锹,给父亲添土。
陈继业不知道父亲埋在哪条土岭,就在每条岭上添了三坯土,趴在土岭上痛哭。卞康全记得,陈大姐是第一位来祭扫的烈士后人。
卞康全觉得与其坐着等待,不如帮烈士寻亲。他整理了一份836名烈士的名单,里面详细记述着烈士的姓名、籍贯、部队编号。
每当有人来瞻仰,卞康全就会拉着他们问,家乡在哪,再对一遍名单,把同一个省市的烈士名字抄在纸上,请他们用手机拍下来,询问家乡的人。
卞康全还尝试过写信的方式,他寄出了400多封信,但是多数地址只记录到了村庄,没有具体的地点,信件少有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