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头条寻人的“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组,与镇上达成合作。卞康全只需要把烈士们的照片、名字拍照上传,就能依托地理位置弹窗技术,将烈士的信息送至家乡。
“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无法精准定位地理信息的难点,带来了很大的效益。”卞康全说。
如今,卞康全只希望余生继续守好五条岭。
“先烈的血不能白流,我希望更多人知道他们,我愿守护这些不该被遗忘的名字。”

“你爸爸叫什么?” “我爸爸叫爸爸。”
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走失者而言,寻亲难上加难。他们甚至难以记起双亲的名字。
这样的寻亲犹如大海捞针。往往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获得一个简单的基本信息。
但张士巧掌握了一套与患者打交道的方法。
张士巧是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的护士。自2017年以来,她帮助了500多个家庭团聚。

家属与患者团圆
对待精神病患者,张士巧总是循循善诱。她和同事们总结了一套问询模版,把问题深化细化:
“你的同桌叫什么?”
“你们村的小卖部是谁开的呀?”
“你平时去哪个乡镇卫生院看病?”
患者的回家之门的钥匙,就藏在这些信息碎片里。
有一回,护士在陪患者们看电视。这时,患者李令玉蹦了一句话:“我驾着云彩在飞。”
护士没觉得奇怪,而是继续追问:“在云彩上都看到了什么呀?”李令玉答:“我看见山西福寿村了。”
张士巧连忙打开地图,福寿村就在山西襄汾县。不久后,李令玉就找到了家人。

张士巧陪病人找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