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生活的印记,如梦一般,藏在患者的潜意识里。而患者突如其来的只言片语,如梦中呓语,释放出回家的密码。
张士巧句句留意,她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陪患者聊天。
患者张文生脑出血后精神衰退,难以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在日复一日的问询后,张文生忽然发出了miaoba(庙八)村、shuangta(双塔)村的音。
张士巧赶忙握住张文生的手,哄她再说一遍,录好音,发给江浙地区的志愿者翻译。在众人的帮忙下,张士巧确定了几处大致的地址,最终帮助张文生找到了自己的家人。
然而,张士巧也有遇到来自受助人家属的不理解。
有人觉得精神疾病患者是负担,说她“多管闲事”。还有人见到她时很热情,话中却别有意味:“你可以和上级汇报领奖金了。”
张士巧觉得无奈:“我做这些,真的没有拿过一分钱。”
也有人好奇,医护人员负责治病救人,怎么还得帮患者找家呢?
2017年,作为北京市民政部门的异地托养机构,衡水市精神病医院和头条寻人展开了合作,这是头条“互联网+救助寻亲”的一次布局。
自上线日至今,5年多时间,“头条寻人”成功帮助16000个家庭团圆。今年2月,“dou来寻人”计划正式启动,联动短视频平台,发动更多人帮助寻亲者和走失者。
刘德文、卞康全、张士巧、洪成木是这个庞大故事中的代表。
技术驱动变革,相较于从前靠双脚寻亲,网络的力量大大加快了寻找亲人的速度,借助今日头条的平台、技术和庞大的用户量,寻亲变得不再困难。
科技向善,人人都可以是摆渡人。每一次网络寻人,都是一次善意的传递。善意终将汇聚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