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月3日,高敏结束最后一跳,上岸后,对裁判和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也对自己的跳水生涯鞠了一躬。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高敏蝉联金牌
领奖台上,她接过鲜花和金牌,感到脸上火辣辣地疼痛,才想起自己满脸的红疹,“那不是我一生中最漂亮的一天,却毫无疑问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
对于亲手终结“高敏时代”,她没有任何犹豫。

巴塞罗那奥运会后,年仅22岁的高敏宣布退役,14岁的伏明霞从她手中接过交接棒,在训练10米跳台的同时,兼顾3米跳板。也是在那一年,伏明霞被队里的领导允许开口回答外媒的问题。
在此之前,1990年5月,12岁的伏明霞只有1米37,在美国友好运动会上征服了全场,人们对这个东方女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伏明霞
出席赛后发布会的伏明霞从教练和领队那里得到指示,无论外国记者问什么,一律回答“不知道”。
队里的考虑是,让一个12岁刚出头的孩子面对老记们的拷问,万一说错话怎么办?给祖国抹黑了怎么办?“你训练得苦不苦?”“你想不想爸爸妈妈?”“你今年多大?”一连3个问题,伏明霞严格按照领导的吩咐作答。
于是,比小小年纪获得跳水冠军更有爆炸性的新闻诞生了。《一个只会说“不知道”的中国姑娘获得了世界冠军》,这是美国一家报纸当时的报道标题。
仅仅过了2年,不到14岁的她得到了话语权,她以50分的巨大优势夺得巴塞罗那奥运会的10米跳台冠军,成为奥运史上最年轻的冠军。
《洛杉矶时报》报道这场比赛时写道:" 伏明霞站在蒙特惠奇山高高的跳台上,背后是哥特教堂和 17 世纪的古堡,而世界就在她的脚下。"
她的照片很快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外国报纸纷纷风向大转写道:伏明霞小姐幽默机智,谈笑风生。对于国外媒体来说,伏明霞代表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形象,没有了约束的她,开始展示自己个性的一面。

伏明霞

巴塞罗那奥运会闭幕4个月后,伏明霞的宿舍里住进一个河北女孩——郭晶晶。彼时,国家队举行了新一轮的奥运会集训。
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名少男少女怀揣着跳水梦想,来到了集训地,最终只留下11岁的郭晶晶和14岁的田亮。倔强,是田亮对郭晶晶的第一印象。早在两人进入国家队之前,田亮便注意到了郭晶晶。当时,他在河北保定夺得莲花杯邀请赛冠军。
赛后,他在体育馆周围闲逛,见识了一个女孩,正执着地跳着5235D(向后转体动作,难度系数较高)。女孩一次次扎进水里,男孩在一旁看了许久,他知道,眼前的女孩未来一定会是厉害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