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后,谢媛媛被分配到一个基础较差的班级任英语老师。褪去班主任的“权威”光环后,学生们的英语成绩提升和教育管理工作,曾几度让她抓耳挠腮、寝食难安。
为了帮助妻子,黄聪联想到了父亲的“法宝”。
他决定利用自己在大学时期掌握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在班级内部开发出一套“积分系统”的应用。
所谓“积分系统”,其实是“折线趋势图”的2.0版本。积分,顾名思义,对应的是拍卖、兑换等一系列具有现代货币流通思维模式的奖赏制度。
它被运用到班级里,则具体表现为:妻子谢媛媛将学生在英语课堂的表现、学习成绩等进行多维度量化算分,对于量化结果,每周一统一进行积分兑奖活动。
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积分获得抽奖机会,抽到的奖品里,则会出现课外书、玩具等奖品。
开发积分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更关注自身的成绩。
对于学生张颂(化名)而言,积分系统是一种极具趣味性的统计方式,让从小就是游戏迷的他初次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积累更多的分数就有更多的竞拍资格,我就能拿到更多的奖品。这个过程就像是升级打怪一样,很有成就感!而且兑换奖品的过程就跟拆盲盒似的,惊喜永远会在下一秒等着你。”
一学期过后,在“积分系统”的鼓励下,谢媛媛所在班级的英语成绩在年级中同一层次的班级内位列第一。
这种积分模式被广泛应用到全校的各个班级,每个老师都可以根据班规制定出具有班级特色的积分制度。
“成绩高低并非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最重要的是提升他们在事物上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和探索,很多事自然而然就做成了。”
如今的这个教学结果,要得益于黄聪3年前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小试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