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蔡志忠出生于台湾彰化农村,那是一个平等自由的家庭。
在他们家,没有问句,也没有责备。
童年时期的蔡志忠很调皮,妈妈煮好饭会站在晒谷场边上喊他回家吃饭,他自己却在外面玩得不亦乐乎。

蔡志忠的父母
足足一个半钟头后,他才回到家把竹笼子打开,吃完再把罩子盖好,从来没有被妈妈骂过。
他去彰化看电影,只需要告诉爸爸一声,不是问可不可以,蔡志忠知道自己的任务就是坐白天的最后一班车回来。
在资源匮乏的贫穷乡下,蔡志忠的精神却是富足的,从小就被家人带着去做基督教徒。
他1岁就开始念《圣经》,3岁半开始思考,也会背诵《天主经》《圣母经》等多种经文。

小小年纪,大脑中就已装满各种厉害人物的故事,然而记住的内容越多,他越感到失落。
年仅三岁半的蔡志忠发现故事中的人各有建树,但是自己什么都不会。
爱思考的蔡志忠常常会躲到父亲的书桌下,那里面有一块垫子,他进去后,会再把椅子拉进来。
那种感觉像是乡下用九重葛篱笆,把九重葛剥开里面宛若火车的空荡车厢,他会整理一块地方在里面思考。

就这样思考了近半年,4岁那年,父亲在小黑板上教他写字,第一个写的是他的名字,却不曾想蔡志忠在这块普通的板子上找到了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画画。
“只要不饿死,我要一生一世永远画下去,一直画到老、画到死为止。”
这已经注定他不平凡一生的开始。

蔡志忠自画像

只是在当时的乡下,几乎没有人以画画为生,相关的职业甚少。
一次偶然的机会,蔡志忠在彰化看见有人在路边绘制电影招牌,在当时看来,这些人就是自己的偶像,他开始自学画电影招牌。
直到9岁那年,台湾流行漫画,蔡志忠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一生志向:当漫画家。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后,他开始研究漫画内容与技法,可以画到废寝忘食。

他把父母给的零花钱,全部用来买了漫画书,蔡志忠的课本空白处,全部画满了各式人物。
当开始决定画漫画后,他就知道自己同其他漫画家不太一样。蔡志忠画的漫画,会花很少的时间去画,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