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画庄子、老子,或后来的物理、数学,他都是花99%的时间去了解故事内容。
蔡志忠会讲故事给自己的妈妈听,母亲一边喂鸡他一边讲。
1963年,读初二的蔡志忠辍学了。
在他的认知中,文凭不重要,跟老师学不如自学。初二那年,他把自己创作的四页漫画作品,寄给台北的集英出版社。

出版社当然不会知道作者才15岁,只是对他说你画得非常好,我们请你来当漫画家。
接到回信的那天下午,蔡志忠很开心,他对妈妈说:“妈妈,明天我要坐早班车到台北了,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妈妈告诉他这件事要同爸爸讲一声,蔡志忠一辈子与妈妈讲了无数的话,却跟爸爸、大哥、二哥、姐姐、妹妹一辈子讲的话不超过50句。

那天晚上,父亲吃完晚饭坐在藤椅上看报纸。蔡志忠站在其身后,他淡淡地说了句:“爸爸,我明天要去台北。”
“去干嘛?”
“去画画。”
“找到工作了吗?”
“找到了。”
“那就去吧。”
少年时期的父子道别,只有短短28字,从不赘述,平淡如水。
父亲没有回头。
他也没有站到父亲面前。


离开故乡那天,蔡志忠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他揣着父亲给的200块台币,拎着皮箱先坐公交车到彰化,然后到了台北坐三轮车。
坐火车时,蔡志忠走到车厢的最后一节,望着铁轨往后面跑,他对着渐行渐远的故乡大喊了一声:“我永远不回来了,再也不回来了。”
到达台北后,漫画出版社的老板才得知原来蔡志忠这么小,没有比皮箱高多少。
初来乍到,他住的地方非常糟糕,那是一个只有四平米的小屋子,里面只有两张双层床,睡了四个人,少年的心里却是美滋滋。
多年以后,他将拥有最好地段的三座豪宅。

蔡志忠每天凌晨四点就会起床画画,耳边的声音从乡下的鸟叫声、公鸡叫声,忽而变为汽车发动的声音与喇叭声,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现在已经是职业漫画家了。
他每天不停地画漫画,画到很晚也不肯去睡觉。老板说快去睡觉吧,明天醒了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