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鞍华一个人的电影江湖中,没有血肉模糊的恨意,只有温和的悲悯。


众所周知,张爱玲的文学作品,是很难被影视化的,许鞍华偏不信邪,她选择迎难而上。
前有《倾城之恋》《半生缘》,今有《第一炉香》。
10月22日,由许鞍华执导的电影《第一炉香》如期上映,讲述了女学生葛薇龙被姑妈梁太太利用,与花花公子乔琪乔关于欲望与纠缠的爱情故事。
所有的觥筹交错,不过是末日前的狂欢。
这部电影编剧王安忆,摄影杜可风,音乐坂本龙一,拥有强大的幕后班底,演员由马思纯、彭于晏、俞飞鸿、范伟等人主演。
许鞍华将张爱玲的书中人变为影中人,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风暴。

电影《第一炉香》剧照
最大的莫过于是关于选角的争议,马思纯与彭于晏被观众们认为与原著背道而驰,演出一股“纯爱故事”的青春疼痛质感。
作为导演中最懂张爱玲的许鞍华,影片是关于女性对爱情困局的叙事,许鞍华擅长用特写表现失落与空虚。
她看张爱玲,看到的不是人性的凉薄与尖锐,而是人的漂泊与身份认同。

电影《第一炉香》剧照
许鞍华的童年时代是不快乐的,对此她一直耿耿于怀。
后来,她坦言自己当时的不快乐,也许是因为有一个不快乐的妈妈。
“她总是在想念日本,总说要吃日本菜、看日本电影。不过,后来她真去过一次日本,发现什么都不一样了,回来就绝口不提了。”
童年与母亲影响着许鞍华之后的创作,她后来的电影里,母女关系一直是她求索的主题。

小时候的许鞍华与母亲
她的父亲曾是国民党文书,这个身份注定了这一家人飘摇不定的命运。
许鞍华至今都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故乡。
她出生于辽宁鞍山,两个月大时,跟随父母移居澳门,最后定居香港。许鞍华在一个旧式家庭中长大,因祖父与父亲都爱好古典文学,她从小读了很多书。
直到15岁那年,许鞍华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日本人,“每个人都说她是东北人,我一直以为她不会讲广东话,又没读过书,所以不太认得中国字。”
年轻时的许鞍华,眉目清秀,一双眼睛里满是灵气,书卷气浓。

年轻时的许鞍华(前面)与家人
1972年,她从香港大学英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系获文学硕士,随后再次踏上另一个异乡,去到英国伦敦电影学院攻读电影专业。
其实在父母的期待中,许鞍华应该成为一名医生,可她却沉浸于电影的光影世界。

年轻时的许鞍华
直到今天,谈起在英国进修电影的日子,许鞍华还是会留恋,那是属于她的白衣飘飘的年代。
她拥有年轻、崭新的脸,整个人却有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沉静。
后来,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许鞍华都确凿无疑地说,那是自己人生中真正的黄金时代。

年轻时的许鞍华

1975年,学成回到香港的许鞍华最初进入电影圈,是作为一代电影宗师胡金铨的助手,起点非常之高。
“别的女人可能对谈恋爱更感兴趣,而我却觉得能当导演很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