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遭人都忙着读书、练习琴棋书画、备战高考时,李白倒是不慌不忙,整日里不是喝酒舞剑,就是结交好友在周边展开短期旅行,偶尔也写几首小诗打发时间。
李白活得自由散漫,爹妈看着着急上火,偶尔也劝说几句,意在鼓励他奋发向上: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你现在不努力,长大会后悔的,我们这都是为你好啊。
父母苦口婆心,李白却全当耳旁风。“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况自己还是太白金星转世。
每日里围着一方书桌只能是纸上谈兵。书中有黄金屋不假,但李家也有;书中还有颜如玉,但李白目前还没有恋爱的打算,毕竟大唐的牛气尚未冲出宇宙,作为盛世接班人的他又岂敢儿女情长?

电影《妖猫传》中重建的盛唐美景
谈起梦想,李白从小到大的最大理想,便是能进皇宫报效祖国,可现实却是,他的一片丹心注定照不到盛唐的朝堂上。
根据大唐律例规定,有两类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一是罪人之后,二便是像李白这样的工商后代。
且不讨论当时商人地位为何如此低下,单是这种将富家公子与“刑家之子”相提并论的行为,便足以让李白社会性死亡了。
背负着“输在起跑线上”的身世,李白入朝为官的梦想没少遭人挤兑。就连他的父亲都说,不然别琢磨当官了,学点经商的本事,回家继承家产也不错。
听了这话,李白很不高兴。
做一个平平无奇的富二代有什么好?车子、房子、票子,他什么都不缺。可这样穷得只剩下钱的日子未免太过朴实与枯燥。
好男儿志在四方。如今好男儿的“志”到了长安,人却还在蜀中,异地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毕竟钱可以买来快乐,但买不到春运时候从家乡到京都的火车硬座票。
于是为了更加接近梦想,公元725年,24岁的李白拿着家里给的旅行资金和健康绿码,兴高采烈地离开家乡,预备去京师做“安漂”。
走时他向往诗和远方,可真到了长安才发现:
噫吁嚱,这怎么全是苟且?!


以21世纪的理论去看李白的求职自荐之路,那就是一部“职场PUA与反PUA的经典案例分析”。
作为身份低下的工商后代,李白凭借自身努力,实现报效朝堂梦想的概率基本为零。因此若想进皇宫大厂工作,李白唯一能采用的方法,就是寻求当朝高官贵胄的帮助,争取一个内推的面试名额。
出蜀后李白游历到了渝州一带,听闻“大人物”李邕(yōng)在此生活,便有了去拜见一番的想法。
李邕是谁?
大书法家,被后人称为唐代唯一一位能与书圣王羲之比肩并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