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境城市如何兼顾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国家卫健委回应
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5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5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现场。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摄影
会上有记者提问,近一年以来,我国多个边境小城市疫情出现反复,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些相对脆弱、偏远的地方,应该如何统筹兼顾好疫情防控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回应称,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后,境内的疫情均是来自于境外,特别需要在“外防输入”上下更大的功夫,加强口岸城市的源头管控,加强入境人员,包括进口冷链食品、物品的风险防范,来落实高风险岗位人员防范措施,织密扎牢“外防输入”的防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图源:中国网
梁万年指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发力。
一是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完善口岸城市疫情防控机制。要改变将口岸城市整体作为一个管控区实行严格管控的现状,可以在有条件的口岸城市设置疫情防控缓冲区,实行分区差异化管控措施。缓冲区内实行较为严格的疫情防控的管理,缓冲区外地区实行常态化的管控措施。
二是加强监测预警体系的能力建设。人、物、环境切实同防,加强高风险岗位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检测,特别是核酸和抗原检测的联合使用,强化多渠道的监测预警。
三是提升口岸城市的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疾控机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隔离点的建设和准备,切实落实“四应四尽”。同时,提升人群的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强疫情防控的信息化建设,做好应急预案和相应的培训演练。
四是口岸城市应将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同步进行研究,同步进行部署,公布并畅通民生保障热线,及时解决和主动回应群众的关切,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让疫情防控措施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