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很偏激,但也暴露了孩子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暴力有多么的排斥和痛恨。
有些父亲秉持“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老教条,平时对孩子凶巴巴,不是打就是骂,这样教出来的大多都是问题孩子。
去年黑龙江的一位男孩因偷别人的手机,被父亲用电源线抽打,线打断了,又用扫把杆继续抽打。
狠狠的抽打持续了近两小时,直到孩子出现休克状态,才把孩子送到医院。
可已经回天乏力,孩子就这么走了。粗暴的教育不仅让这位父亲失去了儿子,而且他还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有人说:爱会遗传,粗暴也会遗传。最让人绝望的就是粗暴的教育方式。
心理学家格林斯潘说过:
成长在暴力倾向严重家庭中的孩子,他们对别人发起攻击的可能性要比成长在温和家庭的孩子高出近五倍。
如果爸爸经常对孩子使用暴力,那么孩子会模仿父亲的行为,遇到不如意时也用暴力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害,还有可能走上违法之路。
甩手型爸爸,
父爱的缺失成为孩子一生的痛
生活中有一种父亲,对家里的一切不管不顾,如同一个不折不扣的甩手掌柜,外面的酒局牌局却场场不拉下。
在这些父亲看来,男人就是天生的一家之主,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下班回家捧着手机葛优躺,需要他陪孩子做作业,就借口工作忙溜之大吉。
难道真的是“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其实工作忙不是拒绝陪伴孩子的理由,负责的爸爸无论工作再忙压力再大,也会挤出时间来陪孩子。
《小舍得》中欢欢的爸爸夏君山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在业界名声响当当。可是不管工作多忙,他都把陪伴孩子作为头等大事。
女儿数学成绩不好,他整个晚上和女儿一起分析原因,然后每天辅导女儿,帮助女儿提高成绩。
当发现培训班的老师讲课太快,女儿不适应时,他不辞辛苦代替女儿去培训班上课,回来后再耐心地讲给女儿听。
周末,只要孩子有空,他就会带孩子们外出游玩长见识。
有专家说:陪伴孩子并不需要太多时间,每天有十五分钟的高质量陪伴,长此以往,孩子就可从爸爸的陪伴中获益良多。
所以陪伴并不是要时时和孩子黏在一起,而是要和孩子及时沟通,彼此关心,建立和谐的亲情氛围。
徐州画家李政辉在繁忙工作之余,每天用一幅画来记录孩子的成长,每幅画用时长则2小时,短则30分钟。一年365幅画,画满了厚厚的7册速写本。
“既然时间无法停止,那就让画面定格。”每幅画里看到的是女儿的千娇百态,隐藏的却是父亲千回百转的爱。他说和女儿有十年之约,会一直画下去。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一句话:
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因为任何职业都可被替代,唯独父母角色无可替代。
是的,父爱不能替代,爱孩子就多陪伴孩子。父爱的缺失,是孩子一生的痛。
爸爸的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富养。
优秀的孩子,
是父母一生最大的财富
李嘉诚曾经说:一个人事业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遗憾。
确实如此,优秀的孩子才是父母最大的财富!
为了孩子,爸爸们披荆斩棘,驰骋职场,却忽略了孩子!
他们说:我这么辛苦赚钱,都是为了孩子呀!可他们却忘了,父母的修养和教育,才能真正决定孩子的性格和人生。
有人说一个好父亲的作用,相当于十个好老师。与其未来忏悔,不如当下警省。
高尔基说:“爱自己的孩子母鸡都会,重要的是教育他们。”
身为父亲,对孩子多一些自主,少一点控制;多一些理解,少一点粗暴;多一些关心,少一点缺失。和孩子做朋友,为孩子营造温馨安全的家庭氛围。
点个在看,往后余生,希望爸爸们能成为孩子眼中的英雄,心中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