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吃手指”和“不吃手指”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对照看下

前段时间,办公室即将为人母的同事跟我分享说:产检打B超,医生说宝宝正在腹中吃手指呢?
这两天跟表哥视频聊天时,发现他家8个多月的儿子,吃手指也是吃得一脸沉醉。
记得女儿1岁多时,非常爱吃手指。老婆时常打趣道:咱家闺女手指上是抹了蜜吗,看她吃得这么带劲。
但同时也非常担心,万一病从口入怎么办?万一手指咬破皮了怎么办?
看着爱吃手的闺女,文文爸两口子也是焦虑得不行!后来,在做儿保时,文文爸特此就孩子吃手指这件事,询问了医生。
医生的话让文文爸非常放心,再也不用焦虑了!现在,文文爸将关于孩子吃手指的那些事儿,整理后分享如下:
01、面对孩子吃手指,家长通常会有2种反应
由于育儿观念的不同,家长们在面对孩子吃手指这件事儿上,通常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允许孩子吃手指
文文爸的一个朋友就属于这类家长,他直言:孩子爱吃手指,就让他吃吧。
在他看来,吃手指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从娘胎中就会的本领,同时也是成长的必然过程,比如口欲期、出牙期等。另外,孩子吃手指时会特别安静,大人也乐得其中。
·不允许孩子吃手指
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既关注又焦虑,认为孩子小、抵抗力不好,总吃手,会将病菌带入口腔,从而影响健康,毕竟病从口入嘛。
再者,吃手指也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后,后面再改就比较恼火了!考虑到这一点,老婆一度也坚决反对孩子吃手指。
那么,到底该不该允许孩子吃手指呢?“吃手指”跟“不吃手指”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差距吗?
02、“吃手指”与“不吃手指”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英国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认为:宝宝3个月之前,会啃咬,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有助于形成我和非我的认知。
而文文爸咨询儿保医生时,医生也直言:宝宝吃手是一件相当健康的事情,也是宝宝变聪明的表现,更是宝宝情感发育的需要。
①手、眼、脑协调能力的差距
吃手指,在父母眼中,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但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并不容易:
眼前这个晃来晃去的小手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吗?怎样才能将它成功地放在嘴里呢?
宝宝在吃手指时,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会得到锻炼,也会加快手指的功能分化,完成一些手指的精细化动作,比如捡东西、扔东西、串珠子等。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0-2岁时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婴儿需要通过反射、感觉和动作来与环境的互动来学习。
换而言之,宝宝先天性的反射行为、动作以及吃手指感受到的刺激,都是他们学习的起点。
从这点上来看,从小爱吃手指的宝宝,长大后手、眼、脑的协调能力、手指的精细化动作会更具优势、动作更加流畅协调。
②获得安全感的差距
孩子的安全感并非天生就有,是在孩子幼年时期,尤其是3岁前建立的。
对此,儿保医生直言,简单的吃手指动作,能给宝宝带来无限的快乐与满足。
细心的宝妈会发现,孩子在睡前、饥饿时会不自觉地吃手指,其实这是宝宝在进行自我安抚,通过吃手指为自己提供安全感。
但如果吃手指这件事儿被父母长期干预,安全感的需求又长期被忽视,长大后轻者容易发脾气、变得焦虑;严重者还会形成习得性无助,甚至看事物的方式也会变得消极。
再者,如果父母不允许宝宝吃手指,反而还可能延长宝宝吃手指的时间。看欧美流行歌坛小天后Rihanna,多次被记者拍到吃手指,可爱又尴尬,引发网友们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