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哭闹时,打骂是下策,讲道理是中策,上策少有人用
而这些,都是“权力之争”背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因为双方都想要争取自己的“利益”,而根本问题又没得到妥善解决,到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
所以,当孩子发脾气、哭闹时,我们首先要警惕的就是“权力之争”,但凡我们有一点情绪失控,通过手段来让孩子服从的时候,那么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已经错了。
03.孩子发脾气、哭闹时,打骂是下策,讲道理是中策,上策少有人用
孩子之所以发脾气、哭闹,一定是因为他的某些诉求,没能得到满足。
而我们家长有时候只在乎外表的情绪,却很容易忽略孩子真实的心理动态。
如果我们打骂,这是下策。
因为无法解决问题的同时,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更为严重的亲子矛盾。
而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羽翼渐丰,之前的问题,就会如雨后春笋一般,慢慢冒出来。
那么打骂不行,讲道理可不可以呢?这其实是中策。
在《全脑教养法》这本书中,明确指出:当一个人情绪失控时,他的大脑会自动关闭理性思维。
也就是说,当孩子发脾气、哭闹时,你讲再多的道理,他不但听不进去,反而更加固执,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会继续这样的行为。
久而久之,孩子还会把哭闹当成一种武器,遇到问题就让我们就范。
那么既然打骂和讲道理,都不是好办法,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正面管教》当中,提到的“赢得合作”的方法,是最好的解决孩子发脾气的处理方式。
这个方法的本质其实是:让孩子发脾气时,我们之间的“竞争状态”,也就是“权利之争”转化为“合作伙伴”的模式,而想要达成这个结果,需要三步。
首先,就是理解孩子的感受。
刚才说过,孩子发脾气,一定有背后的真实心理动态在推动。
所以,我们如果能理解这种诉求,给予孩子充分的接纳,比打骂要有效得多。
比如我女儿因为姥姥要走,哭闹不止,如果当时我能说一句:
我知道姥姥要走,你很伤心,所以希望用发脾气的方式让姥姥留下,对吗?
也许女儿的情绪就不会继续失控,而是平静下来。
因为孩子会觉得有人理解他,会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产生了情绪共鸣。
其次,表达感受,让孩子回归理性。
当我们做好上一步的时候,孩子这个时候就愿意听你说,因为我们没有站在他的敌对方。
这个时候,我们不是着急跟孩子讲道理,而是引导孩子,把他拉回理性思考的轨道上。
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告诉他别人的感受,从而唤起他的同理心,让他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比如用我女儿的例子来说,就可以告诉她:如果是你要走的话,姥姥非常舍不得,在地上又哭又闹的,你是不是会非常心疼?另外如果是别人用脏话骂你的话,你是不是会很生气?
引导孩子共情,并且告诉孩子自己的错误会产生什么样的代价,让孩子理性思考。
最后,就是解决问题。
当孩子开始重新回归理性之后,我们就可以帮着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了。
在这个时候,我们先别着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想怎么办?
如果孩子的解决方案,并不现实,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想出更好的办法。
比如说,姥姥要走,女儿发脾气,哭得很凶。
如果姥姥实在有不得不离开的原因的话,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等到放假了,花开得最漂亮的时候,去姥姥家玩。
这个方式,就是给孩子构建更好的选项,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期待,从而解决眼下的问题。
用上述这三步,是不是比打骂和讲道理的作用更好呢?
其实,孩子发脾气、哭闹,是一种好的现象,至少表明孩子的情绪不会被堵塞,他有一个宣泄口。
而对于家长而言,就是要帮助孩子如何“正确地宣泄情绪”,只要做到这一点,孩子发脾气的事情,就会从坏事,变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