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在妈妈上卫生间的时候,把餐桌上放着的奶粉罐打开了,妈妈出来正好看见小宝双手抓着奶粉玩得不亦乐乎,怒发冲冠抱起小宝就朝着小宝屁股甩了两巴掌:你怎么这么调皮!
奶奶带着小宝在小区玩耍,奶奶无聊拿出手机看新闻,放下手机时发现找不着小宝了,奶奶急得给小宝爸爸打电话:我一眨眼就没看见小宝了,跑太快了。
类似的这两个小事情常有发生,不知道各位是否悟出了什么道理。在这不是要批评这位妈妈或奶奶,只是投石问路引出本文讨论的内容:当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你从外部找理由,还是从内部找原因?
从外部找理由,就是推卸责任。孩子调皮,不是我没把奶粉罐放好。孩子跑太快,不是我没盯着,我并没有做错什么。也许家长们是害怕承担过错的责任选择把错误推卸到孩子身上,并未从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下次依然还会发生类似的问题,继续推卸责任。
从内部找原因,就是自省。不是孩子调皮,是我考虑不周,奶粉罐应该放在小宝够不着的地方,通过自省,妈妈不但不会把责任丢给孩子,在打扫完地上的奶粉,还接着将杯子、热水瓶、易碎物品等,放到更高的地方,避免下一次偶然意外的发生。
对孩子来说在错误中学习是最好的成长捷径,对成年人来说也一样适用。只是当错误出现时,人们常常无意识地选择逃避和推卸责任,对大脑来说这样不需要思考对错是非,是最省事最轻松的方法。这里对应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描述的大脑系统1,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的快速且不费脑力的,就像你正开着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
大脑有系统1(快系统),便还有系统2(慢系统)。需要进行深度思考、批判、创造和耗费大量脑力等活动时,大脑就会启动系统2。当错误问题产生的时候,先从自我剖析哪些不当的行为,思虑不周的安排导致了错误的发生,然后分析处理错误的方法,并形成处理类似问题的机制。
如果我们能抓住每次犯错的机会,把“自省--吸收-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写入大脑系统1,那我们就能正确面对错误,对错误做出有效的修正,同时还避免调用系统2对脑力造成的耗费。
日常生活中孩子脾气差不听话,妻子常骂人,工作效率低产出少,小视频一刷就一晚上,游戏玩着就停不下来,生活没有意义提不起劲等等这些与你相关把你包围在中间反复折磨你的事情,不要轻易的就把责任推出去,积极调动大脑系统2进行深入的自省。当你改变了一点点的时候,世界也会改变一点点。
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次推卸责任的过程,也藏着改变人生的道理。只要做到不从外部找原因解释问题而从内部找原因处理问题,你就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