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女儿琳琳最近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向来还挺乖巧的孩子,突然不愿意上幼儿园了。每天早上总是习惯性拖延时间,磨磨蹭蹭,逼得急了,干脆就哇地一声哭了,这下更来不及了。
同事盘问了好久也问不出原因,后来还是从女儿的同学那找到了答案:
原来,琳琳因为跑步慢被嘲笑像企鹅,还因此被取了绰号。班里的几位小男生,还会专门围着她,叫她小胖子,琳琳很不喜欢,眼看着阻止不了,就开始抗拒上幼儿园。
幼儿园里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孩子每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有时候我们觉得是孩子不懂事,却不知道,孩子的异常行为背后总是藏着一个原因,只有找到原因了,孩子的心结才能解开。
而太能藏事、总被欺负的孩子,归根结底是缺少力量、缺乏安全感,对父母不够信任,不相信爸爸妈妈能帮到自己,遇到事了也不愿意和父母说。
以下三种行为,很多爸爸妈妈以为是在锻炼孩子;却悄悄地让孩子变成了“软柿子”,遇到事了也不会求助大人,只会把委屈往肚里咽。家长一定要早些醒悟!
很少表扬孩子,对孩子要求太严格
孩子乐颠颠地拿着画好的画给你看,你却总是挑他的毛病:圈圈画的不圆,颜色涂的不对……
被老师表扬了,孩子开开心心地和你分享,你却告诉他,还可以做得更好,没什么可以骄傲的。
有了父母在背后做支撑,孩子才会永远有底气!而一旦缺少了父母的认同,孩子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我认知就会逐渐崩塌,认为自己真的不如别的孩子。
幼儿园里经常会有这样的孩子,有了问题也不敢和爸爸妈妈说,因为他们害怕爸爸妈妈会责怪他,所以于是宁愿忍着,久而久之就成了最容易被欺负的“受气包”。
总把孩子推出去,太早要孩子学独立
为了让孩子学爬,把奶瓶扔得远远的,让孩子边哭边使劲地爬去抓;
为了让孩子学游泳,给孩子穿上救身衣,把孩子狠心扔进水里不管不顾;
为了让孩子独立睡觉,把孩子关在黑暗的房间任由他哭。
孩子成长更需要爱和陪伴,太过于强调孩子要独立,把孩子早早地强行推出去,容易让孩子自卑、孤僻,觉得爸爸妈妈不够爱自己。
这样的孩子,也更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为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和懂事,一味忍让和原谅,甚至失去了原则。
只说教,没有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常说,孩子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也就是说,孩子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