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游戏也是文明发展的载体。游戏凝结了一个时代的大众文化,反映了当时的居住格局,邻里关系,社区样态,乃至科技发展和学业压力水平。80后的童年里,最常见的捉迷藏和丢沙包,其在今天的儿童中的流行程度就减少了,因为这些游戏都需要特定的空间构成和社会关系。30年前的大杂院中,玩捉迷藏的孩子可以藏到邻居家的后院甚至躲到平房的房顶,这对今天的孩子来讲,都是天方夜谭了。而在这个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又创造出新游戏的可能,同时引发出很多人对新游戏样态的担忧,这同样需要我们的正视与讨论。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传统游戏的空间正在急速消失。今天儿童的生活,正前所未有地受到城市规划的影响。在“规划先行”理念下,我们需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为儿童留好游戏的“预留地”。联合国儿基会于1996年发起了“儿童友好城市计划”,意在全球范围内为城市儿童提供安全卫生,且能激发其发展潜能的城市空间。我国也积极响应号召,深圳、杭州等城市陆续加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行列。鉴于儿童和游戏的紧密关系,真正的儿童友好城市,又何尝不是游戏友好城市?我们今天讨论游戏,正是希望每一个人,能正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能为下一代留好游戏的空间和机会。新时代下,我们要共创游戏友好型社会,让童年更美好。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