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母婴 > 育儿知识

孩子“秩序敏感期”,父母怎样做?

常驻编辑 育儿知识 2022-06-04 秩序   敏感   孩子   整洁   所有权   事物   家长   父母   习惯   妈妈   环境
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2、无秩序,毁“三观”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为对环境和生活的秩序有所要求,在孩子眼里,凡事都是有对错之分的:东西摆放在这个地方,就是对的,摆放在那个地方,就是错的;爸爸的东西,爷爷不能用,妈妈不能用;有人按门铃了,应该我来开门,你开就不行……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类对于事物存在格式和发生秩序的要求,正是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孩子最初的规则意识,也是其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的基础。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3、培养秩序感,生活有条理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孩子在秩序感的作用下,往往会以为世界是按照特定的秩序存在的,如果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这个特点,因势利导,尽量给孩子建立科学规律的作息安排、布置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呵护孩子的物权和归位意识,则孩子更容易养成条理的生活习惯。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二、如何满足孩子的“秩序感”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秩序感是孩子生命的一种需要,当它得到满足时,才能产生真正的快乐。然而,当孩子表现出秩序敏感期的行为特征时,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在无理取闹,感到不耐烦,甚至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批评斥责,让刚刚进入秩序敏感期的幼儿心灵无法充分体会成长的美好,从而变得混乱、孤僻、不再有勇气探索未知。因此,当孩子乐于去做一些关于秩序的事情时,家长不妨满足他的这个需求。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1、尽量不频繁更换孩子的教养环境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父母在工作中无法抽身照顾孩子时,会采取了将孩子在外婆、奶奶和自己家轮流抚养的做法。殊不知,这是非常伤害孩子秩序感的做法,特别是对于婴儿期的孩子来说,频繁变换的生活环境,将使得孩子很难产生稳定的秩序体验,进而冲击她们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所以,保护孩子的秩序感起见,孩子出生后,最好让他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中成长。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2、努力建立科学的生活作息秩序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孩子天然喜欢有规律的生活,家长不妨利用这一点,自孩子出生起,就帮他建立一种合理、科学的作息秩序,让孩子逐步适应这种有规律的生活,为今后良好的生活习惯奠定基础。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3、营造整洁有序的生活空间环境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更容易让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感到舒适,家里的日常用品最好摆放有序,每次使用后注意及时归位。尤其是孩子的东西,更要注意摆放有序,不要随便变换它们的位置。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往往乐意维护这种整洁的格局,家长可以引导他们自己收拾玩具和日用品,让孩子形成整洁有序的习惯。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4、尊重孩子的物权敏感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孩子对特定物品的所有权产生敏感之后,家长就要注意尊重这种敏感,尽量不混淆物品的所有权,更不能压制孩子对区分所有权的主张,否则,孩子很容易获得一种意识:物品的所有权是可以很混乱的。这对于孩子发展自己的所有权意识并不是一件好事,一则容易使他们养成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二则容易使得他们长大后不敢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5、理解孩子对程序的要求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孩子因为已经习惯的或者头脑中预期的程序被破坏而哭闹时,家长要理解孩子对于秩序的强烈要求,耐心地处理问题,“重来”通常是很有效的解决对策。在无法“重来”的情况下,也要做好解释工作,这样做,孩子可能并不马上买账,依旧大哭大闹,但这是一种健康的痛苦,孩子在宣泄的过程中,也会慢慢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重来的。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家长的理解和耐心,往往会让孩子多一份面对的勇气,甚至就可以启动条理的思维,行为也变得“正常”起来。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6、增强孩子的灵活性E5z拜客生活常识网

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感受不同环境、家庭中的人、物、事,帮助孩子认识到别人的“秩序”和自己的“秩序”可以不同。随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孩子就能把“自我”与“他人”区别开来,到了哪里都能“入乡随俗”,能够快速适应不同事物和人物的“秩序”。

相关阅读:

  • 生肖猪的开运吉祥物,属猪招财配饰
  • 巳蛇的五行属性,巳蛇对应的五行
  • 任豪为做核酸插队道歉:没有不遵守排队秩序的特权
  • 北京大兴:今日起除封管控区外,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 6月1日起上海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上海市民燃放烟花
  • 6月1日起上海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全市进入第三阶段!!
  • 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交通恢复基本运行!!!
  • 马嘉祺后援会发声明 谴责蹲守考点影响秩序的行为
  • 陇城镇:综合整治环境卫生秩序
  • 关于创卫,这些事你得知道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