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路上被石头绊倒摔了一跤。可能第一反应是“我怎么这么倒霉,为什么会有石头在这里”。
这时候就需要有意识地引导自己向积极的方面想,“说不定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我摔了这一跤,说不定避免了我在前面被车撞到。而且这件事已经发生了,我再生气也没用了“。
有的时候很难想到事情的积极方面是什么,下面几个问题可以帮助大家思考:
我有什么收获?
我能学到什么?
20年后再看这件事,它重要吗?
02 少用限定性语言,多用支持性语言
限定性语言一般都很极端,只是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没有正面解读的余地。尝试更多地使用支持性语言,能显著改变我们的感受。

比如,
限定性语言:我做饭很差。
支持性语言:我做饭时倾向于看菜谱。
限定性语言:我完全没有自控力,因此我会这么胖。
支持性语言:我正在尝试吃得更健康,并运动更多。
限定性语言:我讨厌坐飞机。
支持性语言:我很享受下飞机后在不同地方游览。
03 避免贴负面标签
“这孩子胆子太小“、”这孩子太懒”等,当孩子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时,他们就会逐渐形成这样的自我认知,觉得自己就有这方面的问题,没办法改变。
将孩子本身和他们的行为区分开来,并正面解读孩子的行为,能鼓励他们走出自我限定,尝试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标签:这孩子太固执。
正面解读:这孩子在这件事上很有主见,遇到困难也不退缩。
标签:这孩子太吵。
正面解读:这孩子最近在家里精力旺盛,充满好奇心。

将人本身和行为区分开来进行正面解读,也能有效帮助孩子处理矛盾。
比如孩子和朋友起了争执,孩子可能会说:“这个人太坏了,以后再也不和他一起玩了。”这时候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是什么情绪导致了争执,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怎么处理。通过这样的分析,孩子意识到人可能由情绪驱动犯错,但这是完全可控的,可以有效地避免。
在刚开始练习正面解读时,可能会觉得很困难。但是像其它任何技能一样,正面解读技能会越用越娴熟。这个技能掌握得越好,内心的力量就会越强大,越少被环境左右。
教会孩子“4步认知引导法”
孩子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有些时候很难分辨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作为父母,可以送给孩子这样一套思考方式,调整孩子的认知:
①你觉得 这样说对不对?(是非判断)
②你觉得 为什么这样说?(启发认知)
③你觉得 说的是这样的吗?(独立思考)
④你觉得 怎样做可以避免这样呢?( 价值判断)
举个例子:
宝贝 :妈妈,我不开心,今天老师批评我胆小
妈妈:你觉得为什么老师会这样说呢?
宝贝 :今天我们要上台表演,我不想去
妈妈 :噢,那你觉得是因为老师说的胆小,所以你不想上台吗?
宝贝:不是,我只是有点害羞
妈妈:那你觉得下次怎么做,老师才不会这样误会你呢?
宝宝 :告诉老师,我有点害羞,还没准备好!
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咱们难免会担心别人的一些处事方式对孩子造成影响,其实只要做好认知重评,孩子反而可以学习的更深刻!
对事情的认知变了,情绪体验就变了,那么结果自然也会发生改变。这样一来,能“欺负”你的,伤害你的,只有你自己。
我们在生活中面临各种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应该先调整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而不是立马沉浸在痛苦和悲伤当中,要有意识地用合理的信念去面对各种挑战,这样才能避免自己陷入负面情绪,好的心情能让效率变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