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参与,丰富形式,优化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加快建立培养院校、培训机构、教研单位、幼儿园多方联动培养培训幼儿教师的机制,一是加强职前培养。引导师范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高素质双师型幼儿教师队伍,夯实实习实训环节。二是优化职后培训。加强对幼儿教师成长规律和教师培训规律的研究,出台幼儿教师培训的课程指导标准;优化培训形式,实施分层分类培训。三是配强幼教教研队伍。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为各级教研部门配齐配强幼教教研员,确保其“专职化”“专业性”。四是结对帮扶联动。提高公办园的社会责任感,利用“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带动薄弱园管理人员和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
加强督导,宣传典型,构建正向激励的幼教生态。一是加强教育督导。实现责任督学全覆盖;加强督学培训,提高督学队伍的政策水平和督导能力。二是加强舆论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定期选树学前教育领域优秀教师和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做法,展示当代优秀幼儿教师风采,推广各地典型经验做法,宣传积极正面的幼儿教师形象,提高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认可度。
园本管理,内生动力,形成自我驱动的工作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园长队伍,加强幼儿园内部管理,激发广大幼儿教师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强化民主管理。引导幼儿园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激发幼儿教师主人翁意识,有效规避“家长制”管理作风,促进科学化、民主化的幼儿园管理机制的形成。二是强化精神福利。重视幼儿教师的精神健康权益,使教师心情舒畅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三是强化科研引导。鼓励高校教师与一线幼儿教师合作开展研究,推动教研员深入幼儿园一线指导,帮助幼儿教师提高科研能力。
(作者系南昌师范学院江西教育评估院院长、教授)
《中国教师报》2022年06月15日第13版
作者:叶存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