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一位母亲,都能洗涤冗繁的生活琐碎后,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滋养自己,呵护自己,也照亮孩子的一生。
——萨姐
作者:春雨布谷
作家穆尼尔·纳素夫曾说:
“母亲对于孩子,是人生第一所学校。”
母亲,不仅担负着哺育、照料孩子的角色,还会因为自己不同的养育方式,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和命运走向。
最近在看一部热播剧《加油!妈妈》,片中就展现了4种不同类型的妈妈。
她们的生活背景、价值观、教养方式迥异,某种程度上,也给孩子的成长,打上了不同色彩的烙印。
01
强势型母亲:苏青
作为一家律所的合伙人,女强人苏青在职场上雷厉风行,占尽风头。
丈夫李修平同为律所翘楚,两人并驾齐驱,共同为家庭的未来开疆拓土。
然而,事业上飞黄腾达的两人,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却显得极度匮乏。
尤其是妈妈苏青,在与儿子相处时,表现出极度的强势和控制欲,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严苛地规划着他们的成长轨迹。
比如,在学习问题上,小夫早早地就进入“鸡娃模式”,刷题、学习、培训,为了挤进优质学校,实现妈妈的目标,不停奔跑。
就连平时的生活中,苏青也把居高临下的强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她面前,小夫不敢吃蛋糕,明明很想品尝,却要假装不爱吃。
小儿子“走失”,苏青劈头盖脸就训斥大儿子小夫,不容辩驳。
方方面面地压制,令儿子倍感窒息和委屈。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中严肃指出:
“不论什么时候,当我们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就会导致权力之争。”
苏青对待儿子的方式,就是在对儿子的自主权,进行强势剥夺。
妈妈争的是对儿子的控制权,要求他绝对服从自己;可是在孩子心中,自主权的萌芽早已深深扎根,早已拥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
太强势的母亲,可能会磨光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养出一个没有主见、唯唯诺诺的乖孩子。